2020年02月01日
凤庆——滇红之乡(2)
当时从凤庆到昆明一共18个马站,在凤庆有顺宁站、大寺的新村站,鲁史的金马站、鲁史街站和犀牛站。每个马站间大约30华里,正好是马帮一天的行程数。在茶马古道典盛时期,每一个马站都是一个商品物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以致是经济文化中心。当然其规模大小与功能并不完全一样。在凤庆境内的这段茶马古道上,鲁史镇和凤庆城最为繁荣。
民族风情
凤庆是澜沧江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凤庆县早期居住的民族有布朗族、傣族、彝族和拉祜族,继后有汉族、回族、白族、傈僳族等迁入,现共有23个民族居住在这里。各民族既分散又混合杂居,形成民族文化互通有无、相互交融,造就了凤庆中原文化、南诏文化、澜沧江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交融荟萃、共放异彩的多元化格局,表现出凤庆在文化上广泛的包容性特征。古老的史前文明与现代文明在凤庆集中融合,使凤庆具有较为独特的文化区位优势。
凤庆县彝族大部分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彝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火把节,最为隆重的是春节。彝族的火把节一般过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过节这天,嫁出去的姑娘一定要接回,再困难也得杀一头猪或一只羊,实在无法才能杀鸡或买肉。晚上每家竖一把火把(碗口粗、长四五尺)。晚上兴打歌,一家领一年的头,领头的要背起篮子,敲起锄头挨家走到,主人或炒谷或荞或酒或火把送一点,意请领头的代送鬼。打歌场设在最后一家,酒在打歌场上喝,其它东西由领头的约二、三人丢到路边。
凤庆县苗族主要居住在深山箐林地带,除腰街、洛党两个彝族乡(镇)之外,其它11个乡镇均有分布。凤庆的苗族有“青苗”、“白苗”、“花苗”三种。苗族的主要节日是朝花山,苗语叫“他查”,时间在正月初一至十五日,由主持者选一公共山场,穿上节日盛装,吹芦蠖、打歌、对调、赛弩等。
凤庆县回族大部分居住在城镇街道,其中营盘、凤山二镇为最多。回族的节日多同宗教活动结合在一起。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即宰牲节)和“圣纪节”(即圣诞节)。
滇红之乡
凤庆是滇红茶的诞生地,滇红工夫茶于1939年在云南凤庆首先试制成功。据《顺宁县志》记载:“1938年,东南各省茶区接近战区,产制不易,中茶公司遵奉部命,积极开发西南茶区,以维持华茶在国际上现有市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八日正式成立顺宁茶厂(今凤庆茶厂),筹建与试制同时并进”。当年生产15吨销往英国,以后不断扩大生产,西双版纳、勐海等地也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优异,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凤庆是大叶茶发源地,适合生产红茶和普洱茶。从上世纪40年代起当地生产的“滇红”就出口英美等国,产品包括滇红功夫茶、滇红碎茶等,曾先后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中国名茶、国家外事礼茶等荣誉称号,1986年集团生产的滇红茶被当作国礼赠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据说,英国女王将“滇红”置于透明器皿内作为观赏之物,视为珍品。
凤庆的茶叶产业迅猛发展,为全县财政增长、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增添了新亮点。据介绍,1949年凤庆县的茶叶面积只有3.15万亩,种茶农户人均茶业收入只有1.2元;到2009年,凤庆县的高优生态茶叶产业飞速发展,面积已经增加到28.3万亩,与60年前相比增长了798.4%,种茶农户年人均茶叶收入已达1600元以上,滇红茶畅销国内外,名扬世界。
目前,凤庆县的主要茶叶品牌有“凤牌”、“王子冠”等,其产品涵盖滇红工夫、滇红碎茶(CTC碎茶)、普洱茶、茉莉花茶、绿茶、沱茶、饼茶、砖茶等8大类近200个品种,产品销往国内东北、华北、华南、西北、西南以及南部沿海地区和云南省内,出口销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波兰、美国、韩国、日本、缅甸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据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凤庆茶年创汇额近400万美元。龙润集团、六大茶山入驻凤庆后,开发了“润龙、润城、润七”和“凤庆六大茶山”等产品,其品牌效应也进一步扩大。“锦秀茶祖”的保护和开发不仅扩大了凤庆茶叶的影响,而且还有力的推动了凤庆茶叶产业发展。
每年的五一劳动节期间是茶乡凤庆一年一度的传统茶叶节。茶叶节是一个借茶叶贸易交流为主的经济文化交流会,每年都会吸引周边各县市许多客商前来贸易交流,同时也吸引一些边境上的外国客商,例如缅甸、越南等。茶叶节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宣传凤庆的茶文化,开发旅游资源,促进经济交流互助。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