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米地古茶:六百年墨江米地古树普洱茶园的新生
2020年02月01日

米地古茶:六百年墨江米地古树普洱茶园的新生

 2017年5月,普洱市墨江县国际双胞节,机缘巧合,笔者与墨江紫云茶厂的吕总不期而遇。期间举行了墨江县的首场普洱茶拍卖会,紫云茶厂生产的米地古茶拍出了每公斤1.5万元的高价,笔者愈发对米地古茶感兴趣。谈起苦心经营的米地古茶,吕总颇有感慨,这款历经600多年的历史变迁,昔日作为皇家贡茶、如今依然香飘如旧的古茶,在普洱茶市场日益品牌化、精品化、高端化的今天,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场拍卖结识米地
自从品尝过紫云茶厂生产的米地古茶后,笔者就对这款茶的历史和产地颇感兴趣,终于还是在5月,与吕总上次会面仅相隔三个星期,笔者再赴墨江,决定亲自上米地古茶山探个究竟。
普洱市墨江县位于哀牢山系中南段,这里的茶以香甜清扬出名,凤凰古茶山、米地古茶山、须立古茶山、坝溜古茶山等早已闻名遐迩。米地古茶山主要分布在墨江县新抚乡,海拔在1300米和1940米之间,常年平均气温14.2℃至18.3℃,年降水量1293毫米,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为了次日上山方便,我们傍晚从墨江县城出发,行车约三个小时先抵达新抚乡。车子在哀牢山中穿行,我们的目的地就在这层峦叠嶂的群山当中。早上,神清气爽,我们继续行车约个多小时,来到紫云茶厂的古茶基地——界碑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这里就是米地古茶山的核心区了,在300多亩的古茶园里,总共分布着2000多棵树龄在600年以上的古茶树。
六百年的血雨腥风
一座字迹不清的石碑现在依旧立在米地古茶园入口处,据称这块石碑的年代可推至清朝乾隆年间。石碑上依稀可见的只有“永远碑记”四个字,其它的字迹已不清,据年长些的村民回忆,这块石碑已在此立了几百年,是历史的活见证。
虽无确切记载,但可已初步推断,明神宗年间,也就是距今六百多年前,新抚米地就已开始种茶,清朝初年就相当有名气了。因茶叶好喝,口口相传,米地茶就被清政府采办官员选作贡茶年年进贡京城,正所谓“昔日贡茶,今日米地”,新抚乡政府所在地的唐尚街成为茶马古道驿站之一。在乾隆至咸丰年间,米地茶因受皇帝喜爱,又称“迷帝”茶。米地贡茶茶园由赵氏祖先创建,据说乾隆皇帝曾饮“米地茶”,茶汤入口,其味醇郁,香气入心脾,不同凡响,不禁大加赞赏“朕品茗无数,唯它色香味俱佳”。几代经营米地茶的界牌村赵氏家族,曾保留有皇家所赐“岁俸京师”牌匾(后文革时遗失)。在紫云茶厂位于墨江县城的茶室里,悬挂着一幅写有“岁俸京师”的软笔书法作品。
新抚米地沿袭的是大理南涧景东文化,当时的赵氏为名门望族,女人贤良淑德,后代很多都比较有出息。因所在之处有米有地得名“米地”,意为富足。吕总小时候就知道这一片森林下有茶树,老百姓喜欢喝就采一点回去做茶,但是没有经过市场运作。在没有生态茶和古树茶概念的时代,吕总感觉这款茶好喝,于是决定承包这片茶地。过去曾把森林里的树砍掉只留下茶树,现在想来那其实是一次毁灭性的破坏。后来搞生态茶园,又恢复在茶地里种树,如果当初不砍树,现在的茶园应该全部在林下。
不求产量重在保护
2012年,墨江县界牌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理事长朱厂长负责打理基地管理、生产和加工。2017年古树春茶产量在160公斤左右,产量相当低,平均一棵茶树每年只有市斤产量,每年古茶的产量只有将近一吨。古树茶重点是保护,不在于提高产量,而是让古茶树存活下来,虽然影响经济效益,但是吕总说必须这样做。就在笔者探访米地古茶园的时候,吕总又发现一棵古茶树已经死掉。如此宝贵的古茶树资源,存活600年相当不容易,首要目的就是把它们保护好,目前这些古茶树属于放养状态。
米地古茶园现已申报并获得有机茶认证,经过连续三年检测,各项指标远远超过有机茶标准,建议申报全世界最严的日本有机茶认证,检测指标有176项。米地古茶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不与其它茶叶拼配,采用传统的普洱茶青饼手工制作工艺,与200多年前清朝皇帝喝到的贡品茶几乎并没有多大区别。
“米地”是当初墨江县注册的第一个茶叶商标。2007年,米地茶参加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和第八届中国普洱茶叶节民间电视斗茶大赛,均荣获生茶类金奖,一时间名声鹊起,成为普洱市有名的礼品茶。米地古茶条索肥壮紧实,汤色金黄透亮,滋味醇厚生津,经久耐泡,目前米地古树茶的价格在3800元每公斤
由于米地古茶园海拔只有1370米,所处凹子地,气温相对高。缺水对古茶树生长不利。为了更好地保护米地古茶,吕总申报了“古树茶的保护与开发”项目,希望米地古茶树得到科学的保护,比如在旱季为古茶树“输液”。墨江本地上年纪的老人对米地茶比较情有独钟,吕总希望这款茶能吸引更多的外省客户,成为他们唇齿间的喜爱之物。
六百年米地古茶,渴望新生。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140524131545243.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