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普洱茶是产于云南易武的一种茶叶,以温润柔雅蜜香回甘著称。在普洱茶界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的说法,在普洱茶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东晋《华阳国志》记载了周朝时,云南茶叶已经进贡了朝廷;唐宋以后,云南茶叶销往西域与日俱增,开拓了茶叶市场;到了清朝时,普洱茶声誉名扬天下,更是成为倍受宫廷宠爱的贡茶。
易武茶凭什么征服了茶友立足于普洱茶界?成为倍受宫廷宠爱的贡茶呢?
一、易武古树茶的种植环境
易武位于勐腊县城北方,距勐腊县城110公里。易武降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水土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适宜种植各种经济作物,特别是云南“普洱大叶茶种”。
易武是云南著名的古茶区,种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濮人(布朗族、佤族、哈尼族等)在易武居住种茶。
易武茶山位于六大茶山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中茶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茶山。
古茶树分布区域植被生态系统保持较好,生长着诸如椿树、香樟树、榕树、漆树、董棕等高大乔木,气生植物多,树木、藤本植物繁茂,森林覆盖率高和高等植物集中,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
在相同条件下,易武古茶园茶叶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儿茶素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产茶区的同类品种茶叶。
二、易武古树茶的价值
在普洱茶名山中,整个易武茶区以名山多、成名久著称。比如茶马古道的起点麻黑寨,易武名山的标杆,已经化为废墟的弯弓古寨,这是前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易武村寨。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用于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
易武周边许多路段至今仍在使用,沿途的一些小镇,易武大庙旁斑驳石板道遗迹,被马匹踏出一处处凹陷痕迹,它也是无法磨灭的证记。
易武古树茶,因表面的革质层密度大,几经过岁月的陈化,它原有强劲的内质又慢慢地表现出来,所以易武普洱茶越放越好,它的茶味、茶气香气越放变得越浓。
易武茶看似淡,其实其滋味多,汤质厚,有种无声胜有声的感觉。这也是很多的老茶客收藏易武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易武茶品质出众,更是易武茶的转化已经被历史证明。
三、易武古树茶的特点
易武古茶山的茶属乔木大叶种,条索黑亮、较长、泡条,汤色金黄,苦涩较轻、香气较好,汤中带甜,汤质较滑厚、回甘较好、陈化较快等特点。总的来说“汤清醇、味柔润、蜜香显、回甘久”是易武古树茶的品质核心。
1、易武古树茶外形特点
易武古茶树大部分都是经过人为矮化的,树干粗壮,树却不高,树形不大,很多都是散种在山林荒野之中,生态环境非常好,这也是形成易武茶品质好的一个原因之一。
易武茶从条索来看,叶片大,芽头小,叶梗比较粗,而且长,新茶呈现墨绿淡青黄色。
2、易武古树茶口感特点
易武古树茶独具个性的密韵,易武茶区的台地茶是不可能有此香韵,古树茶每年的早春第一季,密韵是最足的;
易武古树茶魅力在于茶汤柔滑,说到细腻两字,非易武莫属。盛易祥。
真正的古树茶,苦涩滋味几乎很难品出,特别是易武,她细腻柔滑,老茶客都能感受得到颗粒均匀的细腻汤水,易武的回甘生津和喉韵都很含蓄,滋味持久性很强,这就是她的柔中带刚。
陈放七八年以后的易武茶,茶汤甘、滑、润,蜜香非常浓郁,茶汤细腻饱满有厚度,协调性好,喝过之后非常舒服。
3、易武普洱茶,其口感辩伪三要素
其一,茶汤入口是否绵柔,刺激性较低,比较顺口;
其二,回甘之后是否清甜,有近似清爽的冰糖味;
其三,冲泡一二十泡之后甜韵仍存;易武茶刚开始入口表现绵柔,但后劲足,久泡仍有甜韵。如此独特茶性,无可比拟。
如有以上三点的综合特性缺一不可,即可判定其为真正的易武茶。
其独特茶性,乃其所处生长环境的气候、海拨、土壤、水份、生态条件等所决定,都是无可复制。
四、易武茶的冲泡方法
1、用水和水温
宜用矿泉水或纯净水,新茶水温以90oC左右(烧开之后待水温降低)为佳,上年份的茶则以100oC沸水为佳。不同的水温对应不同年份的易武茶,以保证易武茶的优秀品质。
2、置茶量
新茶按100:8的比例,上年份的茶按100:7的比例。以盖碗为例,100毫升的盖碗投茶量7~8克。
3、冲泡方法
新茶第一道倒掉不喝,上年份的茶最好前两道都不喝,第一道为净茶,第二道为醒茶,第三道才开始品饮。
第一道净茶:将茶叶放入茶壶,注入热水后倒掉不喝,以提高茶叶的净度。注水时靠近盖碗的碗边绕一圈慢慢注入,再逐渐往中心注水,以利于茶叶的受水均匀,不必注满整个盖碗,适量即可,盖上盖,可稍加晃动,5秒后出汤,出汤后开盖,不要捂茶。
第二道醒茶:注水与上同,8秒左右出汤,出汤后同样不要捂茶。
第三道品茶:注水与上同,8秒左右出汤,五六道之后每次递增3-5秒,每次冲泡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茶汤品质。
真正易武茶茶气从来不弱,茶的浓淡可以在冲泡时用茶的投放量或浸泡时间来控制,在相同的水温下,茶的浸出的内含物质绝对不比老班章差,因其浸出物中各物质含量比例适中最适合人品饮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易武贡茶。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