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董碧莲与今雨轩普洱茶香《金达摩》
2020年02月01日

董碧莲与今雨轩普洱茶香《金达摩》

 大凡与茶有缘的人,都是福报不浅的人。因为茶里有健康,茶里有禅机,茶中有自然之魂、山水之灵,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情趣与韵味。
与茶结缘,是要有悟性的。
曾经放下一切下海经商、凭着多年的打拼和实干,云南今雨轩经贸有限公司总裁董碧莲与先生刘家学,在多年的商业经营中兢兢业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财富和人脉资源。
进入不惑之年,当他们梳理自己前半生的所得所失,蓦然感叹:原来人生还有许多比经商赚钱更值得做的事情,比如健康和家庭。于是,他们在外贸生意做得正顺手的时候,毅然弃商归茶。
告别一段曾经风光的经历,尘封一段不须回首的岁月,舍却一些诱惑人心的商机,当董碧莲、刘家学夫妇决定弃商归茶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他们一家此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显然是一个明智的抉择,对于他们而言,选择茶,就等于选择了回归自然,兼顾家庭,选择过一种相对宁静、恬淡、舒心、自在的生活,选择一条家族传承和事业发展并行不悖的道路。
从1996年酝酿茶事活动开始,董碧莲夫妇就孜孜不倦地跋涉在访茶、习茶、做茶的艰难路途中:易武山、班章、冰岛、景迈山、南糯山、庐山、黄山、武夷山、蒙顶山、太姥山、鸡足山、龙井、虎跑、港澳台……甚至境外的日本、美国、英国、澳洲、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印度、泰国、老挝、缅甸、……但凡有好茶好水好茶馆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考察、探寻的足迹。
那时候,云南六大古茶山还保持着良好的原生态格局,大多数茶农还窝在原始状态的小作坊做茶;人们进山访茶、买茶,只能骑着驴马,或者摩托车或手扶拖拉机,在险峻陡峭的盘山路上颠簸劳顿,历尽艰险。
既然选择了后半生与茶结缘,再苦再累,他们一家也在所不辞。一年又一年,趟又一趟,他们跟随云南茶科所以及全国各地的茶学专家,用脚步丈量着一座座古茶山,穿过一片片古茶林;吃遍了山上的野果子,喝遍了林中的山泉水,尝遍了各个山头的茶滋味。
为了掌握从种茶、采茶到制茶的要领及工艺,董碧莲跟随国内茶文化专家,南行千里拜茶王、溯源头,又遍行千万里,纵横大半个中国,花费无以数计的学费,考察各地名茶的特色及制作方法。最后,她把目光锁定在自己土生土长的云南本地。
多年访茶、习茶的经历和感受,让董碧莲意识到:地无论南北,茶无论古今,只有自己脚下的这片山水,才是茶叶资源最丰厚的地方。云南拥有50万亩以上古茶园面积,是世界古茶林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和野生大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地方。云南的古茶园、古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不仅是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祥地的历史见证和活化石,也是世界茶文化的根源。
在许多圈内圈外茶人还没有认识到云南普洱茶的价值以及发展前景的上世纪末,董碧莲以超前的商业敏感和不俗的慧眼,加上不菲的经济实力,果断地在原始森林中建立了两个基地,为其日后拓展事业宏图奠定了可靠的资源基础。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凡事看三步,力争走在潮流的前面,董碧莲就属于这类有超前意识的人。
二起初,董碧莲夫妇只是想有一个清净的地方,作为自己退步抽身后的憩息港湾,静静修整疲惫的身心,在香茗清茶陪伴下,和家人朋友围炉夜话,享受难得的宁静与轻安。
因为不想高调招摇,也不奢望从茶里淘金,他们将自家在昆明市金星小区苑东巷口一间仓库改做今雨轩茶屋,作为知音好友们品茶、分享、交流的场所。
1997年6月18日,今雨轩的牌匾正式挂出。从此,缕缕茶香绵绵不断地从这里飘向四面八方。
他们一方面自己品茶、鉴茶,也请朋友们一起品鉴各种好茶。无数个清风月明之夜,一盏清茶,几分闲情,就是在这样轻松惬意的环境中,朋友们喝茶聊天,谈人生,聊茶经。喝着喝着,便在周围聚集了一批常来常往的爱茶人:从做茶的专家、商家到爱茶的玩家、藏家、炒家,他们身上一点一滴关于茶的知识和经验,都滋养着爱茶如痴的今雨轩主人的心灵。
这期间,正是国内茶文化逐渐复兴的初始阶段,全国各地、形式各样的茶文化活动日渐频繁。卸去了商务羁绊的董碧莲夫妇,领着他们同样爱茶的女儿刘菂,跋山涉水,访茶拜师,长见识,品佳茗,学茶道,悟禅心。
在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同样吸引着不少致力于茶文化研究或传播的专家学者前来光顾。董碧莲因此有机会与一些茶界知名的专家学者结下难得的茶缘:苏芳华、曾云荣、骆少君、陈云君、陈香白、陈宗懋、陈文华、沈冬梅、余悦、林治……彼此亦师亦友,探讨切磋,茶为媒介。
在香茗迭出的茶世界,普洱茶因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制作工艺以及陈香醇厚、口感绵滑且兼具保健功效而一枝独秀。它从遥远的茶马古道走来,一直走进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特别是它既可品饮、又可收藏的特性,使之成为当代人保值、保健的新宠,因此它又被人誉为“可喝的古董”。试看这些年经久不衰的“普洱茶热”,无疑为“普洱当先”作了最好的注解。
与茶和茶人打交道多了,董碧莲逐渐意识到,他们似乎不应该只是到处买好茶喝的人。生性敏悟的她,已经从喝茶中品出了不少关于茶的道道,她常常琢磨,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茶?那就是要顺口,亦即顺人性,要能够愉悦身心。茶好喝与否,并不意味着只是哄哄舌头,首先是要健康的、生态的、绿色的、干净的,而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好茶,并不轻易能找到。与其被动地四处找茶喝,何不自己学习制作一些好茶供大家喝呢?
本来就颇有商业头脑的董碧莲,迷上了茶,就决意做一篇关于茶的大文章。
创业初期,董碧莲虚心向云南茶科所和勐海茶厂的专家老师们学习、请教,并一度与省茶科所合作,进行茶科学的考察、探索和试验。前面的事业小有成就,此次的跨界也是触类旁通,如鱼得水,董碧莲很明白:唯有实干才能出真知,她从基层的第一线开始观摩、见习。最长的一次,她们夫妇二人在勐海茶厂蹲守了40多天。从选料到压制……每一个环节,每道工序,她都认真琢磨、反复研习,逐渐掌握了普洱茶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
2000年前后,颇有产权意识的董碧莲特别为公司注册了以《南糯山》、《易武山》、《金达摩》为代表的系列普洱茶商标,并委托云南茶科所和勐海茶厂,为本公司生产、加工上述系列普洱茶产品。
2002年,首届世界普洱茶大会在云南举行,董碧莲慷慨出资,提前备好上等原材料,请勐海茶厂代为加工了一批精品普洱生茶,作为献给来自世界各地茶文化专家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