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山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有“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的美誉与传说,是普洱市妇孺皆知的品牌,也是爱普洱茶的人挂在嘴边的名字。这个堪称古茶树天然博物馆的地方,让人们记住的,除了普洱茶,还有淳朴的民风、典型的民居、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来到景迈山,品着地道的普洱茶,感受高山云雾慢慢退去,小寨袅袅炊烟升起,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景迈目前世界上已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年代最长的古茶园
糯干村,是一个典型的傣族村寨,坐落在山坳中,房子密密麻麻挤在一起,四周都是茶山。景迈山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据最新统计,景迈山糯岗、景迈等10个自然村共有16173亩古茶园。图为千年古茶树上采摘的古茶——普洱茶砖。
千百年来他们以茶为生,是他们的祖先打造了景迈山普洱茶的品牌,子孙一代代沿袭着传统的种茶、采茶、制茶工艺,糯干村茶农挑拣茶叶。图为村里的傣族老婆婆84岁,平时最喜欢喝普洱茶和抽旱烟袋。
据当地布朗族史料记载,其茶树的栽种历史至少有1800年,由于气候、海拔、土壤等因素,那里的茶备受茶人追捧,喝过景迈茶的人都称“茶气足、口感好”。景迈古茶园,是历史与现实粘连得很紧的地方。干百年来,不管山里发生过什么,自栽下第一株茶苗起,就注定这里是圣地灵,这里是诞生文明的地方。
原汁原味的古村寨 ,生活在这里的茶农只能对自己的房舍修修补补,不能改变现状,要继续按古老的方法去生活着。这是一座受保护的古老村寨,房舍都是典型的傣族风格,完全的木质结构,一切都是过去的模样。
傣族人信奉小乘佛教,寺院的建筑非常明显,在傣族村落里最漂亮的最金碧辉煌的建筑就是寺院了,从远处就可以看到寺院佛塔高高的尖顶。每个村子里寺庙,他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茶,但更不能没有信仰,茶与佛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傣族信奉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区有村就有寺,寺庙虽小,但傣族的风情却很浓郁,小乘佛教提倡出家修行,西双版纳傣族男子从儿童时代起,必须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寺院生活。他们认为只有当过和尚的人才是有教养有学问的人,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没当过和尚的人被称为“岩百”、“岩令”,即没有知识、不开化的愚人。
傣族的吊脚楼,傣族传统的住房。这种“干栏”式建筑,早先以竹子为主要材料修建,竹柱、竹梁、竹檩、竹椽、竹门、竹墙,有的地方甚至将竹一破两半做瓦盖顶。因主要用竹材建盖,留有高脚栏干,分上下两层,故称竹楼。楼上住人,楼下堆放什物和关家畜、家禽。
翁基村,属于山区。海拔1700.00米,年平均气温19.40℃,该村正在发展茶叶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翁基村坐落在景迈、芒景万亩古茶园内在布朗族传说中,布朗祖先叭岩冷种植茶园,并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时候,唯有留下茶种方可让子孙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盛易祥。
布朗族是很接近傣族风俗的一个民族,历史上布朗族头人曾迎娶傣族的公主而成为傣王驸马,所以两个民族走的也很近。在吃、住、穿各方面都有许多相同之处,一些民族节日也非常相似。
据当地布朗族史料记载,其茶树的栽种历史至少有1800年,由于气候、海拔、土壤等因素,那里的茶备受茶人追捧,喝过景迈茶的人都称“茶气足、口感好”。景迈古茶园,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粘连得很紧的地方。干百年来,不管山里发生过什么,自栽下第一株茶苗起,就注定这里是圣地灵,这里是诞生文明的地方。
布朗族在穿戴上还是明显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女人的服装看出她们的不同,布朗族喜欢鲜艳的头饰,服装上也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茶是景迈山的象征,品茶也是人们来景迈山的最大兴趣。这里可是家家有茶林、家家会做茶,家家有存茶啊。翁基村有八十多户人家,每年可产茶叶四万多斤。茶叶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现在景迈山古茶林和茶叶经营已经受到了保护,在自然方面不能修建油漆马路破坏环境,房屋建设要按要求来修建保护古建筑,而在茶叶经营上不许山外茶叶进山,品牌与品质不能含糊,这一点管理很严格。虽然景迈山上的茶叶能够保证原产地出品,但决定茶叶品质的还有季节、采摘时间、炒制工艺等很多原因,真的能造就一壶极品好茶还是不容易的,要多方面优势给予一起才能造就。
这里看到了更多的人家在挑拣茶叶,他们得天独厚生存环境,使他们早有了生活的目标和定位。这是祖先的造福,留下了世代可以索取的财富。也有人说一方水土一方人。茶叶让他们世世代代生活有了保障。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