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版纳勐海普洱茶区 > 回望四大茶山街市:牛滚塘、革登、曼拱老街、蛮砖
2020年02月01日

回望四大茶山街市:牛滚塘、革登、曼拱老街、蛮砖

马嘶人沸、茶香贾忙、交易繁盛……江东四大茶山街市昔日繁闹的景象,我们仍可从历史资料中寻觅。从这些交易兴旺的街市背后,我们正沿着岁月遗留的足迹,抚摸马蹄声碎的沧桑,品味岁月发酵的茶香。

历史上,将西双版纳境内澜沧江以东的六大茶山称为“江东六大茶山”(现在习惯统称“江北六大茶山”)。这六大茶山中,在今天的勐腊县象明乡境内,就有倚邦、革登、莽枝、蛮砖四大茶山。当时,以持续数百年贡茶、官茶的采办及兴旺的商茶贸易为依托,形成了很多繁盛的街市。

从乾隆末年到嘉庆初年,除倚邦发展成澜沧江以东重要的茶马古镇,有了繁荣的茶市和街道外,倚邦茶区还形成了曼拱老街、牛滚塘街,易武茶区也形成了慢撒街、易武街的五日一赶集的繁闹景象。倚邦街每年市场交易量达1000多担茶叶,蛮砖茶市交易量也达1000担以上。牛滚塘街位于莽枝、革登两茶山连接间,每年经营800至1000担茶叶,革登的八角树村产茶也达到500担以上,曼拱老街每年经营500多担。除此,当时的嶍崆古镇,也是一个重要的茶叶交易市场,这些街与街又有茶马古道相通,驮运茶叶和生活用品的马帮,往来颇为热闹。

牛滚塘街市的繁华

清朝中叶的乾隆和嘉庆年间,各种有利因素的叠加,茶山出现了一段难得的和平发展茶叶的时期,几大茶山出现了“周八百里,入山作茶数十万人”的壮观景象。

这时,除了倚邦发展成为重要的集市外,莽枝、革登茶山也不断得到发展。大量的汉族等商人涌到这里,与当地少数民族一起修整老茶园,垦植新茶地。莽枝茶山的牛滚塘街也得到了复兴,街道全铺了青石板路,两旁商号林立,居民房屋成片,逢街交易,人喧马嘶。牛滚塘街形成了一个大市场,商品主要有茶、盐、布、烟、酒及其生活用品,原街上五六百户人家,人口发展很快过万,仅回民就占五分之一,街头一方建关帝庙,一方建清真寺。牛滚塘街的名称,由于这里有个球场大的洼地,中间积了不少水,形成终年不干的浑水塘,周围村寨的牛常在塘里滚泥浆而得名。

莽枝茶山从乾隆初期复兴开始,到咸丰年间一百多年的时间是最兴旺的时期。牛滚塘街是倚邦土司管辖区域内的五日三街的一个热闹的街市。当时这里的莽枝大寨、秧林、牛滚塘街都相距不远,周围都种满茶树,其他村寨如红土坡、曼丫、江西湾等寨子也种了大量茶树。莽枝茶山成了闻名于世的茶山,产茶上升到倚邦茶山的一半。牛滚塘街旁的那棵大青树,成为了牛滚塘街市的一个标志,当时人行马过总爱在这里乘凉休息。

远去的革登茶山街市

革登茶山是六大茶山中面积较小的一个茶山,仅150平方公里,革登茶山传说诸葛亮埋马镫的地方。在嘉庆道光年间(1796年一1850年),革登八角树附近有一棵茶王树,春茶一季可以产干茶一担,后枯死。在阿卡寨旁也有两棵大茶树,每年产一担干茶,后被垦荒时的野火烧死。《思茅志稿》记:“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由此可见,革登茶山是座有名的茶山。茶山虽小,但诸多史料和遗迹记载了当时革登茶山的兴旺繁盛。乾隆二十年(1755年),革登建过一座庙(庙名称无法考证)。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又建了一座关帝庙。关帝庙在村旁顺坡而建,共三台,可见当时建筑规模不小。在茶王树梁子,还建过孔庙、山神庙,在倒马坎也修过一座山神庙。茶王树梁子南边的松树茶园,直到光绪年间还有茶园上千亩。革登往西走,不远处就是有名的新酒房。当时迁来茶山种茶、营茶的汉族爱喝酒,新酒房能烤一种“酥酒”,专供茶人饮用。由于烤的酒较好有特色,许多人家因烤这种酒卖而发了财,盖上了大房子。从历史遗迹、传说故事等,我们可以窥探到革登茶山当时集市的兴旺和茶叶交易的繁盛。

寻觅曼拱老街子与乔老铺

老街子由于偏僻,又不在现在曼拱村所在地高家寨,因此,这个曾繁荣了两个多世纪的街道,很多人知之甚少。其实,老街子是个离倚邦八九公里的北部集市。在倚邦兴盛年间,老街子是六大茶山北部的茶叶重要交易市场。据这里上了年岁的老人回忆,清朝初中期,老街子很旺盛,曾是茶山五大街市之一,茶马古道铺着青石板,从老街子进入倚邦。

当时,老街子居住的本地人不多,后来从内地迁来许多汉族、回族,人口陡然增多,老街子周围都盖满了房子。每个集市天,要杀五、六头猪才够供应。老街子房屋的建筑用的是土箕墙瓦房,街道约有一华里长,全铺青石板,有许多茶铺,非常热闹,人口达到一万多人。在光绪年间,这里还住着100多户人家,直到民国初年,随着倚邦茶山的衰落而衰落。

从老街子往西走,下一个坡,就是桥老甫村。据说,当时从思茅进入茶山老街子,马锅头和赶马仔就歇息于姓乔人开的马店,因此,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成“乔老铺”,后来,不知什么时候,“乔老铺”改成了“桥老甫”。实际上这个村没有河,只有一条干枯的箐沟,因而谈不上建什么桥。当时,马锅头和赶马仔进茶山到倚邦,都要在这里加马料、吃饭住宿,乔家生意比较红火,经常还供不应求。这个乔老铺,直到民国二十一年(1942年),因倚邦街被烧而萧条。桥老甫目前只住着一户人家,从地势看,由于山坡较陡,不像有人所说的做茶叶生意的马铺。一说“乔老铺”是本族语,意为“山坡寨”,有意思的是,曼拱村二队一村民家,保存了桥老甫兴旺时期的两块匾联,其中一匾联形似篆字,另一匾联像玻璃对,文字内容已经较难辨认。

蛮砖茶市与丰家的兴盛

蛮砖茶山在明末就有江西人、四川人来茶山开发了。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蛮砖茶山是六大茶山的一座大茶山和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较早形成茶市。蛮砖茶山由于动乱较少,康熙年到道光年间都比较兴旺,兴旺时期达200多年。在倚邦土司的管辖地中,蛮砖茶山产的茶,一直保持每年2000担以上,但蛮砖的加工茶庄较少,多运往倚邦、易武加工。在蛮砖的茶商中,由于石屏人居多,石屏同乡会于乾隆六年(1741年)建了关帝庙,乾隆四十年(1775年),关帝庙复修。在关帝庙所刻的石碑碑文中,目前能看到的碑文写着“蛮砖为普洱茶山一山”,“土千总曹当斋管六茶山”,“乾隆六年孟春”字样。

当时在倚邦土司管辖的领地中,蛮砖丰大裔(也有称丰大斋)家算是最有财势的人家。老百姓把丰大裔称为“丰大老爷”,丰家为乾隆八年(1743年)从元江搬来。詹英佩所著的《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中就这样记述:“丰家兴盛时期,也是蛮砖茶业兴盛时期。”乾隆四十年复修关帝庙时,丰家捐款最多,在倚邦茶区中,在财势方面无人与之相比。这里由于种茶营茶的汉族居多,很重视文化教育,当时,丰家还有一名后生考中清朝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