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云南碧螺春和洞庭碧螺春区别,云南产的碧螺春好吗?
2020年02月01日

云南碧螺春和洞庭碧螺春区别,云南产的碧螺春好吗?

云南碧螺春和洞庭碧螺春虽然同是碧螺春,口感上和洞庭碧螺春差别比较大。云南大叶种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是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
云南碧螺春和洞庭碧螺春区别
洞庭碧螺春是小叶种茶,而云南碧螺眷是大叶种茶。此外这两种茶叶的品质也有较大区别。洞庭碧螺春芽叶较小,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匀整,满披茸毛,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新持久I滋味鲜醇爽口。云南碧螺春外形条索粗壮,紧结匀整,_本没有白毫,色泽乌绿,汤色翠绿,滋味浓厚,不如洞4碧螺春香,但比洞庭碧螺春耐冲泡。
正宗的洞庭碧螺春:条索-纤细、卷曲呈螺、满身披毫;色泽-银绿、隐翠、鲜润;香气-嫩香清鲜;滋味-清鲜甘醇;汤色-嫩绿鲜亮;叶底-幼嫩多芽、嫩绿鲜活。
云南的碧螺春:原料可能是大叶种;口感更加浓厚。
如何鉴别正品碧螺春
1、看外形和颜色:看外观是选茶的第步。碧螺春外形的条索是纤细的,卷曲成螺,有茸毛披着,还有银绿的色泽,而且颜色不是越是绿色品质越好的,碧螺春不加有色素的,颜色是鲜艳的,如果有色素,颜色就是发黑,发暗,还有发青的,发绿。
2、细闻香气:碧螺春在当地有“吓煞人香”的别称,所以,香气是碧螺春独最明显的特征。碧螺春没有泡之前,香气就已经很浓郁了。冲泡之后,茶香更是扑面而来,多是花果香味,味道清香浓郁,茶香持久。
3、看茶汤:通常碧螺春茶汤颜色是碧绿清澈的,没有加入色素的茶汤颜色是比较鲜艳柔亮的,加有色素的茶汤是黄暗的,和陈茶相似。
4、观察白毫:碧螺春上有白色茸毛披露,白毫是碧螺春细嫩的体现。所以,在鉴别正品碧螺春的时候,茶友们可以观察上面的白毫。如果是着色的碧螺春的茸毛颜色是绿色的,是染成绿色所造成的。
喝碧螺春注意事项有哪些?
碧螺春是难得的好茶,虽说口感滋味都是无与伦比的,但是饮茶的注意事项大家还是要有所了解。比如泡茶的水温要适合,才能真正让碧螺春发挥出全部的滋味。还有就是肠胃不好、贫血、便秘的茶友们最好不要喝碧螺春。
云南产的碧螺春好吗?
碧螺春茶原产于我国的洞庭湖那一带,因此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将其直接称为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经常被茶友们称之为最正宗的碧螺春,而其他地方也有产碧螺春的,云南的大叶种碧螺春就是其一。盛易祥。
云南产的碧螺春好吗?
江南人对碧螺春的特征都了如指掌,云南碧螺春倒是头一趟见识。取了一点,泡了一杯,此茶条索粗壮,一个芽头至少有洞庭碧螺春三、四个大,看上去有点像当年浙江的珠茶。基本上无白毫,香味不及洞庭碧螺春,也不是果香,好像有点桂香。
云南碧螺春,品饮时,采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先冲开水后放茶。或用70~80°c的开水冲泡。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
常喝碧螺春的好处
好处一:减压降脂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的成分能够调节人体中脂肪的代谢情况,加快脂肪胆固醇的分解,降低人体对其的吸收情况,达到降脂减肥功效。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成分,能够帮助调节人体的心脑血管平衡,扩张血管,防止动脉硬化,预防高血压等疾病。
好处二:利尿作用
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用于治疗水肿、水滞瘤,利用红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好处三:防龋齿的功效
茶中含有氟,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变成一种较为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就象给牙齿加上一个保护层,提高了牙齿防酸抗龋能力。
好处四:提神益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听到这句话,就是睡前不宜饮茶,如果饮茶的话就会让人睡不着觉,换言之,之所以这样是由于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能够刺激人体的神经中枢,让人精神振奋,达到提神益思的效果。
好处五: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于细菌,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将细菌杀死。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如霍乱、伤寒、痢疾、肠炎等。皮肤生疮、溃烂流脓外伤破了皮,用浓茶冲洗患处,有消炎杀菌作用。口腔发炎、溃烂、咽喉肿痛,用茶叶来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喝碧螺春的确有很多好处,可以去火,清理肠油,加快新陈代谢,可以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等,但是需要长期坚持喝才能看出效果,一次半次是没有多少显著效果的。喝碧螺春茶,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工作疲倦的时候,喝茶可以使人感觉精神兴奋,能很好的增强记忆能力。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喝碧螺春,对茶过敏的人最好不要喝,有的人喝了茶,大脑兴奋,影响睡眠。
购买云南碧螺春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140524164359412.jpg 
 
 1234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