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推陈出新独步天下的大益熟茶
2020年02月01日

推陈出新独步天下的大益熟茶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渥堆发酵技术逐步成熟。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以及下关茶厂同台竞技,经典熟茶纷纷现世,普洱茶也因此分成生茶、熟茶两个大类。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改制后的勐海茶厂(大益集团)一骑绝尘,不但坐上了普洱茶市场的头把交椅,还缔造出一个强大的熟茶帝国。今年年初大益集团所推出的2001春秋大义,更是把大益熟茶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推陈与出新是大益集团致胜的关键所在,这里就请诸位看官同我一起再次领略那些改变熟茶历史的大益茶吧!
7572——永恒的经典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港商没有办法购买云南地区的普洱茶。所以一部分香港人利用当地保存生茶不当而出现提前发酵的现象,遂催生出一种用洒水增温的方式尝试人工催熟的方法。久而久之,这套方法成为了生茶快速催熟的一种工艺。
到了七十年代初期,广东口岸公司通过实验研制出了一套后发酵工艺“水发茶”技术后,当时勐海茶厂派出了曹振兴等五人,昆明茶厂派出了吴启英前往广东口岸公司河南茶厂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技术考察学习。
考察归来后,他们结合云南的气候,研发出一套“热蒸”技术来发酵生茶。从此渥堆发酵开始蓬勃发展,很快就诞生了两款传奇茶叶。大益的7572以及中茶的7581。
7572被众人追捧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从它被研发出来到公众视野,前后消耗了将近20年的时间。根据香港王坚先生在杂志《紫玉金砂》77期中说法,是由香港的一家小茶庄进口,总数只有235桶(支),主要由当时的几家大酒楼瓜分。
据说在1985年左右的时候,这批茶中的一部分从马头涌一间酒楼找出来,并由台湾中部某茶行辗转代理进入台湾。而在那个时候,台湾也正值普洱茶发展最迅猛的时期。7572以他独特的口感,出众的品质征服了港澳台地区所有的茶客。
从那以后,大益7572成为公认的勐海熟茶的标杆,在新品层出不穷的今天。大益的7572依旧是众多产品中的不倒翁。
大益龙柱——文化与品饮的典范
普洱茶有生熟之分,大益又以熟茶的发酵技术而傲视群雄。理论上来说,在投资市场领域,大益的熟茶与生茶应各占半壁江山。但实际上在投资者的名单上,生茶超过九成,熟茶则不到一成。反映到市场当中则是只见到生茶乘势而起,却不见熟茶灿然生辉。
投资者为何厚生茶而薄熟茶?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熟茶的底蕴不如生茶;二是熟茶的消费群体两极分化
普洱茶之所以能成为投资品,就是因为有老茶在那撑着。而支撑起整个投资市场的则是那些清代民国时期的贡茶、号级茶。熟茶在上个世纪70年代才出现在市场当中,老生茶百年的资历放在那里,熟茶是拍马也赶不上啊。
熟茶的口碑在消费者当中也是两极分化,喜欢熟茶的视之如珍宝,反感熟茶的人则将其当做垃圾。这主要是经过渥堆发酵后所产生的味道,用小白的话来说那就是“受不了熟茶那烂树叶般的味道”。绝大多数喝熟茶的人都是从开始的不习惯到后来的爱不释手。这一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等到量变引起质变的时候,投资者也就不会厚生茶而薄熟茶了。
既然是谈熟茶,那就要有具体的产品。在熟茶江湖这个系列中,我把大益龙柱作为首发,至于原因么,这款茶的文化范儿够足,普洱茶的升值离不开的就是这“文化”二字。日后熟茶一旦全线发力,龙柱必定名列其中。
“龙柱圆茶”在2007年推出的新产品当中是最值得关注和期待的产品。“龙柱圆茶”为熟茶,分单片礼盒装和“柱形”装两款,单片礼盒装规格为357克/片,“柱型”规格由14饼成“茶柱”,外加一片单片礼盒装,重量为5.375kg/柱。
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名字,主要是向宋代的北苑贡茶致敬:“北苑贡茶”始于唐盛于宋,历经了五代闽、宋、元、明四个朝代,持续御贡458年。历代朝廷都在建安北苑(今建瓯)建立“龙焙”(供皇帝享用),并遣使臣督造贡茶,名冠天下。在北苑贡茶中,又以“龙团凤饼”最负盛名。
宋徽宗赵佶曾在他的著作《大观茶论》中这样写道:“龙团凤饼”,名冠天下。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味: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味之全;香: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
看到这里,我相信一定会有人问,大益推出的龙柱圆茶是不是和“龙团凤饼”一样?
从做茶的理念上来说,是一样的。但从种类来说,显然不是一回事。“龙团凤饼”可以算是绿茶,这龙柱圆茶产品包装上都写的很明白了——熟茶。
“龙柱圆茶”精选勐海地区绿色生态茶园中的明前细嫩芽叶为原料,按传统的发酵工艺发酵,发酵成熟度适中,后精制加工而成。茶叶条索紧细匀整、显金毫、汤色红浓明亮、滋味浓醇甘滑,陈香纯正。
倘若宋徽宗赵佶能够穿越到今天,喝到龙柱圆茶后,他也一定会大书特书。毕竟他所追求的“香甘重滑”,龙柱园茶可都占全了。
金针白莲——宫廷普洱的代表作
如果说7572奠定了勐海茶厂在熟茶领域中领头羊的地位,那么金针白莲则颠覆了人们对熟茶的认知——谁说熟茶只能是低端品,只要用料到位,工艺成熟,一样可以高大上。
再谈金针白莲之前,先得谈谈何谓“宫廷料”。最近几年小青柑的流行,使得宫廷料成为许多茶客讨论的对象。因为古代是没有熟茶的,所以宫廷料并不能单纯的从字面去理解它的含义——皇帝喝的茶。
“宫廷料”是对散状的普洱熟茶会按照分级标准进行等级划分,其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分为宫廷,特级、一、三、五、七、九级共七个等级,级别越往后,茶箐越为粗老。所以原料里的芽头,也就是树上最嫩的部分都被分为最高的宫廷级别。被称作宫廷普洱的熟茶芽头细小,带有金色的毫毛,色泽褐红光润。
据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勐海茶厂的经营陷入困境。当时厂里面的几位负责人试着从原料上想办法,争取开发出一款能够给茶企带来丰厚收益的产品。当他们从熟茶的散料中分离出前面提到的“宫廷料”进行单独冲泡,立刻就被这种“口感细腻,滋味清美”的茶汤所吸引。从此熟茶的家族中就多了一位新贵——“宫廷熟茶”。
勐海茶厂的改制是大势所趋,宫廷熟茶没能改变勐海茶厂的命运却给改制后的大益带来了无上荣誉。在2005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以宫廷熟茶为主要原料的501金针白莲大放异彩,一举夺下金奖,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熟茶的认知。
金针白莲的诞生也非常有趣,当年宫廷普洱被开发出来后,业内普遍认为这么细的原料只能做散茶产品,并不适合做成紧压茶。结果当时主管技术的大益副厂长李文华偏偏不信邪,力排众议开发出一款以宫廷普洱为原料的紧压茶产品——501金针白莲荷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