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阮浩耕,浙江省国际茶叶商会秘书长,普洱茶茶文化研究者,曾任《茶博览》主编。著有《龙井茶及其它》、《立体诗画》,主编《中国茶文化丛书》、《中国茶文化系列》、《茶之初四路》,参与编写《中国茶经》、《中国茶业大辞典》。
茶的品饮文化在中国有2000多年了,这是如今已为学者专家们所普遍认同的。然而“茶文化”这个词在古籍中未曾出现过。连1999版《辞海》也未收这个词条。“茶叶文化”或“茶文化”这个词是上世纪80年代初才出现的。同时推出“宣传茶叶文化”、“弘扬茶文化”的号召。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茶的品饮文化尽管已积累了2000多年,但一直处于非自觉状态。自觉地建设、研究、弘扬普洱茶文化还是近20多年来的事。
阮老师回忆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宣传弘扬普洱茶文化,促进茶业经济,各地开始举办茶事咨询会、茶与健康研讨会、茶与文化展示周、茶文化交流以及编辑出版茶刊茶书等。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各类茶文化研讨会、茶文化节或茶博会,各类茶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茶文化研究会或促进会等社团组织相继建立,茶刊茶书日渐增多,弘扬茶文化不断升温。进入新世纪以来,茶艺师培训、茶文化高等专业人才培养走上轨道,茶文化学的学科建设起步,茶艺馆更有品位更显个性。弘扬普洱茶文化继续走热。
回顾这20多年,弘扬普洱茶文化绩效显著,可圈可点,经验丰富,但阮老师更愿意从茶文化传播的载体思考问题。他说文化本质上表现为一种精神性的意义,其弘扬传播必须附着、凝结于各种有效载体。茶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文化,同样有艺术审美、道德情操、价值取向等精神蕴含,人们是从各种文化载体中认识体悟和追求其精神含义。20多年来,中国茶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以举办节会、展览及出版物等为载体,这的确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茶的文化商品和商品文化正日渐显示出它在弘扬传播文化中的强劲实力。优秀的物质商品可以承载文化意蕴,表达文化元素。争奇斗艳的中国名茶即是茶文化的最佳载体。“试想要是没有近30年名优普洱茶生产的大发展,茶的品饮文化从何说起!当然,名优茶也得益于茶文化的弘扬而发展。”阮老师以有“中国第一名茶”之誉的龙井茶为例,他说,如今的龙井茶已经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一张名片。国内外有很多人就是从龙井茶中感受茶的文化。想当初清代乾隆时,“龙井茶不过数十亩”;清末扩大至“三五里山中”;到民国时期已产量千余担;如今龙井茶原产地共有80多万亩茶园,年产近万吨。若以每人消费1斤计算,每年有2000万人在喝龙井茶。难怪介绍演绎龙井茶的书刊一本接一本地出版。龙井茶商品量的不断扩大,同时扩大了龙井茶历史文化的传播。
“近年掀起普洱茶热,普洱茶历史文化、品饮艺术、茶道追求的传播,靠什么?同样主要是靠市场,靠普洱茶的商品文化。”
阮老师说上世纪90年代崛起的茶艺馆,除了经营有形的茶与茶食外,还经营着无形的文化服务。茶艺馆卖的不只是茶叶,它与文学、艺术、历史、民俗以至哲学等都有相融的边缘。北京老舍茶馆的戏曲曲艺演出,西湖国际茶人村上海桂林公馆正在排演中的园林版昆曲,长沙白沙源推出的“六意茶”等等,都是凭借打造出群众喜闻乐见又具审美境界的文化产品,来弘扬与传承中国茶文化。近期正在走热的茶会所和各类会所里的茶艺,也是茶艺馆经营方式的提升,是茶文化消费品位的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中文化需求的增长以及普洱茶文化自身的发展,茶文化的载体必将日渐宽泛丰富起来,市场将成为传播文化的主渠道。茶文化能否得到弘扬。决定于茶的文化商品和商品文化能否更多地进入消费领域,充分地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能力。即便是面向世界的跨地域茶文化交流,市场同样是主渠道。只有当中国茶馆在国外更多地开出来,中国普洱茶等名茶和品饮方式在国外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中国茶文化才能有效地得到传播。”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