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对中国茶的5个终局判断
2020年02月01日

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对中国茶的5个终局判断

 1997年,杜国楹用自己销售所得49万元奖金在天津创办了背背佳,产品大获成功,25岁时成为亿万富翁。之后做了二个失败的产品矫正内衣与保暖鞋,欠下数千万元的债务。
通过新创业项目好记星,杜国楹东山再起,在偿还完债务后,他把公司卖给了橡果国际,自己在新东家负责产品。
2009 年,杜国楹离开公司,研发产品E人E本,之后卖给清华同方。
在清华同方的平台上,杜国楹作出一款新产品:8848手机。
2014年,杜国楹注册了小罐茶公司,2016年推出第一款产品,2018 年零售额超过20 亿元。
2019年,杜国楹的创业故事刷爆朋友,有人说他是营销天才,有人说他是专收智商税。
2022年,李翔对话杜国楹的《详谈:杜国楹》出版。
杜国楹制造爆款的能力,被世人熟知。
在背背佳时代,杜国楹请来因为主演情景喜剧《我爱我家》而家喻户晓的童星关凌代言产品;好记星的代言人是当时春晚的常客、被认为普通话讲得最好的老外大山;E人E本的广告由导演冯小刚和演员葛优一起拍摄,当时因为《非诚勿扰》系列电影,他们正处在知名度的巅峰;8848 手机的代言人是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家之一王石;小罐茶则另辟蹊径,跟八位中国制茶大师合作,虽然在广告投放之前极少有人知道这八位大师是谁,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的确  出类拔萃。
这是杜国楹最直接被人注意到的能力。快消品牌元气森林的 CEO(首席执行官)唐彬森曾经专门到杜国楹的办公室跟他聊天,从下午一直聊到深夜,只想问一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做广告投放?好玩的是,今天元气森林也被认为擅长做广告营销。在小红书联合创始人瞿芳组织的新消费品公司 CEO 对话活动上,潮玩品牌泡泡玛特的 CEO 王宁也问唐彬森,你是怎么制定品牌营销战略的?
杜国楹产品方法论:“倒做”。
从用户的需求和场景出发,一步一步倒着往回推,推导至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开发、供应链的组织,以及应该拥有的核心能力。杜国楹做小罐茶的整个过程即是“倒做”。他先找到用户需求的痛点或者说困惑,也就是一个人在喝  茶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做选择,也不知道为什么有的茶如此便宜,而另外一些茶则如此昂贵。他切入的场景是商务招待,后来反映在小罐茶的广告语中:“贵客到,小罐茶”。然后倒推  至产品的包装和设计——他要求设计师做出一次一泡,且手不能碰到茶叶的包装设计。同时,在上游供应链的组织上,以大师工艺作为茶的品质的证明。再之后,当市场开始接纳这个产品构想时,再倒推至供应链上工厂的建设等。
杜国选择茶行业,因为价值观,也因为没有天花板。
从产品到价值观的标志性事件,从2012年开始做茶的时,杜国楹就决定后半辈子就做茶了,就想待在这个行业认真地做下去。茶行业是杜国楹内心对创业模式的反思。茶行业天花板足够高,包括创业第件事是要把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梳理出来,过去是没有的。
做茶之后,是有使命感,是爱的召唤。
2007年、2008年的时候杜国楹就看过茶这个品类,但怎么做并不知 道。因为杜国楹天天喝茶,穷的时候喝 200 元斤的,好的时候喝 2000元一斤的,因为茶没有品牌,他选谁全靠运气,先听别人讲故事。所以我当时就琢磨过茶,但是没有下定决心。
卖掉E人E本这个公司后,杜国楹思考了几个月,看了大量的东西,包括大量的行业报告,最后选择了茶。
苹果是科技和创新的产物,创新的背后是教育,教育的背后是人才,人才的背后是文 化。杜国楹觉得中国的创新能力不是一代人的事,而且他又不是消费电子这个专业。
中国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向世界人民说我们是最好的?世界人民都认的只有茶叶,因为陶瓷、丝绸这些商业空间都小。另外,我本身也是茶的用户,离用户也不远,我的一些困惑也是我身边大多数人的困惑,所以就选择了茶。
消费趋势:盛世兴茶
茶这个东西,国盛茶兴,这个趋  势肯定没错。茶,穷的时候没法喝,饭都吃不饱,越喝越饿。但是物质生活的富足,使茶这个东西走进生活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从健康的一面、文化的一面,都很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许嘉璐说,中国文化一体两翼,一体是儒释道,两只翅膀,一个是中医文化,一个是茶文化。
中国茶在这个时代如何面对未来,我们如何重新翻译中国茶,是一个时代课题,也是一个行业课题。一味地传统肯定是不对的,一味地现代也是不对的。怎么传承、怎么创新,在不同的子赛道上,你怎么去把这个事翻译清楚,这是需要时间的,忘记文化不行,太文化也不行。
茶行业需要长期主义
杜国楹前期调查茶,就花掉了四年时间,耗资7000 多万才把产品做出来,这就是一个长期主义的表达。一开始,杜国楹以为一两年就解决问题了,结果投了四年。
小罐茶做得不只是一款产品,小罐茶只是杜国楹对整个中国茶理解的第一个阶段的产物。杜国楹是要把中国茶的“病根”理清楚,中国茶为什么没有品牌,为什么价格混乱,为什么做不出来,为什么不能走向世界,把整个逻辑翻出来搞清楚。探寻这个过程的时间比较长。当然所有的思考最后都要集结到一个产 品上,怎么通过产品表达出来,这是第一个阶段。
中国茶非常复杂。
外界人不尊重茶行业的基本规律,内行人从老路径又走不出来。
杜国楹站在用户的角度,先思考高端商务人群的饮茶问题。他们对茶很困惑,价格混乱、不知道选什么。比如说同样一包西湖龙井放在你跟前,这一斤 300 元、这一斤3000元、这一斤3万,凭什么?怎么让用户信?就是底层逻辑,到底为什么行业是这样的,我想把这个事弄清楚,这个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因为中国茶每一个产区品类不一样,原料、工艺、采摘,差异还很大,看完之后才把整个轮廓描述出来。
杜国楹花了四年时间,跑遍了中国所有名茶的核心产区。每到一个茶区,杜国楹都跟当地的茶农、茶业局的官员、当地农大茶学的教授做沟通,了解每一个产区的情况,听完云南的听福建的,听完白茶的听红茶的,听完红茶的听乌龙茶的,信息慢慢就对称了。同样一个产区里,都是做西湖龙井的,他怎么讲,你怎么讲,讲得一致的是哪里,不一致的是哪里,谁有可能存在认知偏差,谁有可能更尊重事实,我们都在判断,然后再去找专家聊,不断地把这些复杂信息简单化,把最真实的一面挖掘出来。
杜国楹关于茶行业的五个终局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