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蹭了老茶鬼的十年陈易武,好家伙,那茶汤就像武侠小说里藏了二十年的老酒,突然"啪"地在我喉咙里炸开一团蜜香,从此我就成了易武茶的铁杆粉。
要说道理其实也简单。和勐海茶的霸道、冰岛的冰糖甜比起来,新茶友往往难以辨识易武茶的显著优点或特点。
这事儿其实跟法国勃艮第红酒一个理儿。你们知道勃艮第葡萄藤为啥牛吗?就因为它们长在贫瘠土地里,根系得往地心钻,吸足了深层矿物质,这正是葡萄酒中难得的珍品。
易武薄荷塘茶树
易武茶也是如此。别看树长得不如布朗山茶树粗壮,但人家是"小身材大能量",正是在易武产区这种海拔并不特别高的生态环境中,孕育出了易武茶汤所特有的细腻口感。
要说环境工艺,这可是易武茶的杀手锏。
这边做茶有个特点:杀青揉捻都温柔得很,茶叶保留着松抛条状。就像包粽子要留点缝隙才能入味,这种工艺给后期转化留足了空间。再加上易武山好水好,茶树喝着山泉水吃着有机土,哪怕三四片叶子都长开了,嫩度还跟刚发芽似的!
再说说转化这事儿。上个月开仓翻出我2008年存的刮风寨,打开棉纸差点以为发霉了——结果一喝,那股子森林里的苔藓香混着野蜂蜜甜,茶气足得差点把我天灵盖掀了!
08年刮风寨茶王树
现在市面上那些老茶,十有八九是易武出身。为啥?人家基因好啊!易武茶山那云雾缭绕的环境养出来的嫩叶嫩梗里藏着的糖分和果胶、茶多酚、儿茶素这些关键成分,更是妥妥碾压其他产区。
特别是那些深山老林里的古树茶,存上几年喝起来那叫一个山野气十足,喉韵深得能通到后脑勺。
说到山头细分,易武可是玩得明明白白。别的茶区最多分到村寨,易武直接细分到茶园级别!薄荷塘、铜箐河这些网红微产区,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单打独斗。
现在茶圈流行追山头,但易武老茶鬼都懂,这里头门道比老北京胡同还复杂。像薄荷塘的高杆古树,那茶汤能喝出雨林里的苔藓味;天门山的野茶带着松针香,冷水河的茶汤凉了反而更甜...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