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极致的纯净感,森林气息扑鼻而来,同时席卷口腔,鲜爽高甜的山野花香气息,入口香高水柔汤甜,珠玉般的滑入喉间,茶汤圆润,第一口就喝出易武的显著特征——香、扬、水、柔!
这一刻我立马理解了,为什么有人疯狂追逐山头茶。喝一口此茶,感同身受啊。
这可能是山头纯料茶,转化10年后,没有让我失望反而心生欢喜的一款易武纯料茶,也许是树龄比较大的原因,兼之春茶的缘故,汤汁很厚实,圆润,如吞珠玉,气韵温柔迷人。
因为我连续试过多款大品牌2010年之后的山头纯料茶,可能是大厂产能大的原因,在部分产品偶尔放弃拼配优势,转而追行业风气——纯料——的时候,无法做到“掺入”更多的古树料(价格昂贵),所以纯料茶转化下来,香气变弱,滋味薄淡,丰富感层次感降低很多,跟新茶时期比起来,确实大打折扣。
而在这款相对单一纯粹的同一片茶园制作的“纯料”茶里,我同时喝出了山头纯料新茶的山野气韵,香气鲜爽高扬,山野花香浓郁,且兼具老茶的柔润圆滑感,不仅没有刺激性,也毫无苦涩度。
这算是昆明仓刚满十年的中期茶,汤色当然黄亮,但口感的转化度(柔润醇和感)有点像2010年往前推一点点,除了易武茶本身(内含物质决定)转化快,可能是因为早期在勐海存放过两三年的原因。
不过这个茶有点令人尴尬,出在“易武正山”这四个字眼上。主人2014年去易武收茶盯采炒制的时候,是以经典茶品——“易武正山绿大树”——为榜样来制作的。彼时虽然山头茶开始狂热,但有些茶人主打情怀——追忆易武正山绿大树品质,而且初衷是自己喝的,潜意识里没做好将来广泛的商业用途之意。早年普洱茶以泛茶区而论,主打拼配,不“具体而微”,易武茶也不例外,包含在古六山之中,举凡易武茶品,易武正山这四个字眼最为流行,不像现在细分到小山头,再细分到超级小微产区,比如薄荷塘天门山等。
时移世易,后来但凡是打“易武正山”这四个字眼,而不落到实处——具体小微产区的,就有点打马虎眼,含糊其辞的意思。
按现在的行业风格,这么好的品质,而且是易武落水洞的古树春茶料,年份2014年,不老不新;名字“易武正山”,不够具体。这就有点自贬身份的意思了,跟当下的价值塑造和传播逻辑,格格不入,哈哈。因为动辄打名山,方能卖个好价钱。不过还好,这款茶需要慧眼识珠的茶友。
这茶确实好,纯净,纯纯的,汤汁如珠玉,如果冻,茶汤厚实,不寡不淡不薄,有山野气韵,森林花木香迷人,毫无杂质,温柔而生动。兼具新茶的山头气韵和老茶的圆滑暖润之感。当下已有十年,未来可期,预测未来品质不输于“绿大树”口感。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