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藏茶的首要问题,99%的人都搞错,少走三十年弯路(2)
2020年02月01日

藏茶的首要问题,99%的人都搞错,少走三十年弯路(2)

这个路径详细的说还是两种,过去香港有做仓的传统,这个是为了加快转化,有蒸,加温加湿,轻渥堆等等,做仓推到一个极致就是熟茶了。这种方式缩短了转化时间,但是对茶来说,丧失了部分活力和丰富性,所以后来88青才会脱颖而出。其实一般家庭存茶不是很有必要。但是其中一些技巧和观点还是可以借鉴,我在新书里面会有章节专门讨论。

另一种就是所谓的自然仓,用茶本来的包装,尽量利用在地的温湿度,少干预或者不干预,主要是降低发霉变质风险,防止内含物质流失就可以了。

这里面误解其实非常多,港仓并不是只有湿仓,也不是只有湿仓和做仓,也是有不同风格的。除此之外,包括通风,包括整个茶仓茶占比和摆放,包括翻仓的方式,这些都不是像前面那位讲茶的老兄理解的那样简单,这里就不展开了。

暂时只说两个基本点,通风是对整个仓库空气的通风,并不是指要不停的吹茶叶,而且也是间隔性的。如果把茶放在风口整天不停的吹,很快茶就废掉了。对于家庭来说,如果是专门的房间,偶尔换换空气就可以了,如果本来就是经常有走动的房间,根本没必要专门吹风。

不同原料等级的茶吃水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你追求醇滑感,想存湿度较高的仓,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否则生搬硬套,要么吃不够,要么就会发霉甚至存废。

第二种普洱茶B路径,这个详细说也比较复杂,不同地域可以存出不同的风格,而且也需要先进行一些基础操作之后再进入藏养。

如果只是达到一个基本水平,其实非常简单。对于家庭来说,在含水率已经稳定的前提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基本保持密封就可以了。如果有条件可以偶尔透气,不透气其实也影响不大。但是这个罐子或者袋子,需要保留一定的空气在里面,不要抽真空。

请注意,密封之前一定要保证含水率稳定且合适,如果不确定就在气候合适的时候,放在湿度合适微透气的环境里一段时间,达到稳定。否则这种最简单的方式反而也有风险了。这种路径空气湿度应该在40-65之间,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细腻的香气就没了,过低会影响汤感和转化速度。

无论哪种路径,除非做仓,否则温度不要高于40度,也不要过低,平均二三十度就可以。四季当中有些变化是最好,这样的茶活性会更好。

在开始阶段,这三种路径必须清晰明确,才能保证效果,否则要么花冤枉钱,要么存出的东西和自己预想的落差很大。非常打击人的信心。

但是当你入门以后,其实这三种之间也并非一定水火不容,也可以有一些融合的方法,这个属于高阶的玩法,这里就不讨论了。

本来想随便说两句就算了,但是既然写了,又觉得还是要负责,有些话还是要说到。其实写多了不但看的人少,还招人骂,费力不讨好,这么做不过图个心安罢了,希望更多的人存出好茶。

至于看不了稍长一点的文章,听不懂稍微深入一点知识的,也不要烦恼气急败坏,就去短视频里看那些大师就好了,我也祝你们好运。

来源:一碗茗粥 茗寿堂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120619053845116.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