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茶的一生,有三次生命。
第一次,来自大地。
第二次,来自茶人。
第三次,来自一泡一饮间对它的品悟。
我深以为然,尤其是当我再登王子山后,有幸与曼松的三次生命交织成诗,我深深体会到它每一次生命的微妙与独特。
王子山
赋予曼松最丰盈的第一生命
云山深谷,多蕴仙灵。
穿过莽榛丛林后,“王子和山”团队成员在纯澈天空下似乎都变成了诗人。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果然,能让人宁静澹泊的好茶,需生长在能洗去尘心的仙境。
而“王子和山”百亩曼松古树茶园——这唯一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府考察且挂牌认证的曼松古树茶园,正是此仙境中的秘境。
作为曾经的皇家茶园,它幸运地躲过战火。扎根红壤的数百棵古茶树,内受百花奇叶的化泥浸养,外得雨露甘霖深情眷顾,沉淀成“王子和山”收藏级曼松特有的岩韵和蕙质兰心。
它们丰盈内在的第一次生命,有着土地的气息,宛若王子山深谷的精灵。
“王子和山”
极致打造曼松的第二生命
制茶如育人,需先天底质,更需后天付出。
“王子和山”正是用上等底质的曼松,配以追求极致的制茶工艺,来充实它的第二生命。
采摘到存储,细心呵护曼松的“小情绪”
艰难的上山路上,我更加意识到王子山的与众不同。所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子山因不便的交通而葆有了依旧神秘而独特的自然生态,也孕育出稀有的皇家御用茶园。
图片
“王子和山”的曼松长于“皇家”,自然有些 “皇室脾性”,需更细致和不一样的呵护。
于是不同于当下普遍快节奏的制茶,我们在每一个制茶细节都倾注入细致的用心与情感的温度,并在一些环节做了创新:
采摘
固定在晴天早上九点,只因此时鲜叶元气最为饱满。王子山多雾,过早采摘茶叶易“烧尖”。
萎凋
为了确保鲜叶中过度的水分可以散失一部分,在特制的萎凋槽里平铺均匀,避免底叶“生闷气”,为杀青做准备,同时提升香气。
杀青
选用特制杀青铁锅,严格遵守每锅制作三公斤鲜叶,用“王子和山”独家杀青工艺,保证每片茶叶受热均匀,香甜润滑。
揉捻
打破常规,人机结合。先机揉,平衡人力差异;后手揉,更好释放香气,并保证条索均匀。
生晒
“王子和山”独创晒茶器具以及晒茶工艺,不用簸箕,既透气又均匀。
存储
使用定制恒温恒湿设备,以保证最终最好的口感。
“两所一标准”,精细化打造更好的曼松
我深知曼松的脾性,它只对技艺拿捏得恰到好处的茶人显现灵性。
于是“王子和山”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达成合作,使其对茶叶生产进行监制,让“王子和山”更精细严谨、更科学合理的生产成为规范。
在制定了一整套的精细生产标准后,我们还建立落成了精心规划许久的上下两层结构“曼松初制所”。
“曼松初制所”坐落在上王子山核心产区的必经之路,第一层主要集中炒茶、揉捻等工艺;第二层为晒茶专区,为了使茶叶能被阳光照射得更均匀充分,特采用全钢化玻璃材质,追求精益求精。
以上这些付出,让“王子和山”收藏级曼松的第二次生命处处浸润着我们的匠心。
每当我从茶盒中取出一叶曼松,就仿佛看到它在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生命的庄严气韵。
山上细品茗
参透曼松第三生命真味
成长于茶香之家的我,从小就喝好茶,自然养出了一条“挑剔”的舌头。
平生之所爱,便是跑遍名茶山头,只为寻得能相伴一生的好茶。
我见识过布朗山地区霸道凛冽的茶气;见识过薄荷塘幽然的森林气息;见识过易武地区汤中带甜的细腻口感……
但直到见识到曼松王子山“柔中带刚的内敛”以及高贵优雅的兰花香后,我才真正心有所属。
这得益于王子山不可复制的原始生态环境。特有的钙化红壤,赋予“王子和山”每一棵茶树丰富的内涵物质,看似小小的躯干里实则饱含了深厚的“刚力”;而每年1-4月漫山遍野各种深林野花的交替盛开,化落成泥对“王子和山”的浸养,又滋养了其“甜柔”的兰香性情。
人们常只提曼松柔的一面,而“王子和山”正是从王子山此种多元的生态里,理解出了它独特的“柔中带刚”的兰香品蕴。它一如王子山上蓝得恰到好处的天空,清亮悦耳的鸟鸣及温柔敦厚的民风。
在山上的那些日子里,我沉醉在曼松的此种口感中。云山深谷间,习习微风中,透澈天空下,我似乎在与其三次生命倾谈。“对杯成四人”间,是得遇知己的喜悦。
我想,这才是曼松第三次生命的真味。
这就是“王子和山”收藏级曼松的神奇所在。它的每一次生命都值得倾听。
来源:王子和山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