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云南大叶形茶树辩识
2020年02月01日

云南大叶形茶树辩识

 云南现存大量的古茶树资源,是制作普洱茶优质的原料。其内含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和水浸出物都远远高于其他茶叶,这类物质的含量越高,越有利于制成优质普洱茶。所以,云南大叶形古树茶,是制作普洱茶最为优质的首选原料。
按茶树生长树龄划分:茶树分为古树、小树。100年树龄以上的茶树,统称为古树茶,100年树龄以下的茶树,统称为小树茶。茶叶中内含物质的差异,主要是茶树的新陈代谢不同影响形成的。简单来说,树龄越大,碳代谢越明显,茶品甜醇度也就越好。古树茶以碳代谢为主导,代谢缓慢,有利于糖类物质的积淀形成,所以古树茶苦涩度低,甘甜度、醇厚度较好。小树茶以氮代谢为主导,代谢旺盛,有利于氨基酸、蛋白质、茶多酚等物质的积淀形成,所以小树茶相对鲜爽,但甘甜度及醇厚度较差。古树代表的是茶树的生长年龄达到100年以上,并不能简单等同于高品质,一些地方几百年的古树茶,不如一些地方几十年的小树茶品质优秀、口感滋味好。共性来说,同一区域,古树茶品质明显优于小树茶,这是普遍客观存在的。茶树一定的生长年龄,是良好品质形成的基础,相对树龄过小的茶树,口感品质相对会较弱些。但是,不是树龄越大,品质越好,不能简单来说,500年树龄比300年树龄品质好。另外,古树茶树龄的辩识确定,是一个非常复杂、专业、严谨的事,简单从茶树生长的外姿形态、树姿树势的高矮粗细,是很难准确断定树龄的,就是将茶树砍倒数年轮,也有极大误差,包括相对科学的碳14年代测定法和同位素测年法,都有其误差及局限性。从品质角度来说,古树茶均为有性系繁殖,其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水肥条件差异,且存在诸多变异,同一片古茶园中的古茶树,有的显苦、有的显涩、有的显香,有的显甜等等,不能简单从古茶树外姿形态的高矮粗细,树势的旺盛、苍老以否,来简单断定树龄及品质优劣,更不能简单将树龄与品质等同。有的江湖大师,摘片叶子,吃个鲜叶,告诉你这茶如何如何好?或是喝口茶就断定树龄。对于这类江湖大师,不是骗子就是忽悠,最好是敬而远之。最常遇到的就是茶友咨询,你这片茶有多少年树龄?这其实让我很犯难,给个准确回复,又显得非常不专业,给个模糊回复,又显得敷衍了事。其实问这问题的茶友,本身对于茶叶的知识了解程度就是比较低的,所接受的咨询肯定是有偏差的,没有跟对真正专业的人学习,所以才会问这样外行的问题,你问的问题,代表着你的水平高低。这其实也不是茶友们的错,茶友们所接受到的专业系统知识,毕竟有限,错误知识的大量传播输出,才是误导茶友们的根源。一些商家,明确标明或明确告知消费者茶品的准确树龄。更有甚者,明确标明300年、500年、1000年树龄茶品,不同树龄各是什么口感,怎么来存放,存放后变成什么口感......,这实在令人无语,匪夷所思。作为普洱茶爱好者和收藏者,若您收藏的茶品标注了300年、500年树龄,若干年后,茶友们知识越来越深入,市场越来越专业,你存下的这茶,如何来面对?如何自圆其说?无知是会付出严重学费的。古茶树的树龄判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跟植物学、地理地貌、自然气候、土壤水肥条件、历史等都密切相关。茶树树龄无法明确区分,并且,严格细分也不具有实际意义。综合立体生态环境才是成就好茶的必要基础条件。
按茶树植物生长进化方式划分:茶树分为野生型茶树、过渡型茶树、栽培型茶树。野生型茶树是没有经过人类栽培驯化利用的茶树,是茶树的源头。不宜做成茶品,口感品味都不佳,并且野生茶带有微毒,茶性寒凉,饮用有损身体健康,伤肝肾,易造成腹痛腹泄,严重者有生命之危。另野生茶属国家二类保护珍稀植物,偷采饮用都是违法行为。过渡型茶树,是野生到栽培的一种过渡型茶树,介于野生茶和栽培型茶树中间,在对野生型茶树进行驯化改良进化的漫长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既具有野生型特征又具有栽培型特征的茶树类型称为过渡型。过渡型茶树对研究茶树的起源和进化、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生物学、茶树良种选育、农业遗产与农艺史、地方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栽培型茶树,是人类驯化与自然进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类通过对野生茶树进行选择、栽培、驯化、改良、创造出的茶树新类型。正因为野生茶不适合我们人类利用,所以,我们的先辈不断驯化野生茶,经过无数岁月的磨砺,从而改良驯化出更加适合人类品饮利用需要的栽培型茶树,才有了我们可以饮用的栽培型茶叶。
按茶树生长树型划分:茶树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乔木型茶树主干明显,分支部位高,树高通常在3-5米以上,有的高达20余米,根系深且发达,主根明显。小乔木属于乔木和灌木中间类型,有明显主干,相对较乔木细小,分支部位较乔木低,具主根。灌木型茶树无明显主干,树冠矮小,树高通常在1-3米之间,分枝低近地面,分枝多较密,无主根,侧根发达,根系较浅。从品质来说,乔木优于小乔木优于灌木。最为推荐的就是乔木型古树茶,是制作普洱茶最为优良的原料。乔木也有称为大树、高杆等。关于茶树树高,一定高度,对于良好品质的形成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长的越高就越好,更不能简单说15米高的比10米高的品质优。所以,高杆、单株(一棵树做的茶叶)之类概念,客观正确看待,勿走极端。
按开垦种植方式结合茶树不同划分:分为台地茶、茶园茶、古茶园。台地茶,简单来说,就是一台一台开垦种植的茶树,有些区域古茶树,也是这种台地开垦种植方式。茶园茶不开台或开台少或是缓坡地种植,与台地茶园大体一致,多是种植无系性新品种,灌木型管理方式。台地茶和茶园茶,多是建国后发展起来的密植茶园,该类茶园的基本特点是“集中连片、密植高产”,伴随的是“喷药施肥、中耕修剪”管理。该类茶园,海拨都较低,多集中于坝区,茶园综合植被较差,因种植密度大,土壤肥力不足,病虫害多等,需要人工较好的持续管理,如修剪、施肥、打药等措施。古茶园基本都是生长于高海拨的深山老林,综合立体生态良好,树姿高大,植株间距大,种植密度不高,且较随意不规范,多呈自然生长形态,这是最优质的普洱茶原料。
按海拨高低不同划分:分为高海拨(海拨1700米以上)茶园、中海拨(海拨1300至1700米以上)茶园、低海拨(海拨1300米以下)茶园。高山云雾出好茶,但海拨并不是越高越好,不同的海拔高度,所产茶叶品质有所差异,多酚类和儿茶素含量随海拨升高而减少,氨基酸随海拨升高而增加。海拔高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主要是气温的影响作用。气温是随着海拔高度而变化的,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m,年平均气温会降低0.5℃,昼夜温差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茶园微域气候,随海拔高度不同而改变。云南产茶区海拔大体在800-2200米之间,除临沧昔归生长于900-11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外,总体而言,整个云南最优质的名山茶,海拔多在1300-1700米的海拔高度区域,集中于1500米这个海拔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