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无人不普洱
2020年02月01日

无人不普洱

离云南,每到一地,都会遇到好多普茶爱好者,各种职业都有,毫不夸张的说,天下无人不普洱。虽然岩茶,白茶消费群体也众多,但是,讨论多的还是普洱,噱头足,话题多。消费的花色品种也多,生,熟,新,老。。。

但是,众口一词,普洱茶好难懂,太难懂,非常难懂。老茶怎么喝年份,怎么喝出是不是号级茶,新茶怎么喝树龄,怎么喝得出树有多高。

关于这些问题的解答,茶界的答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连篇累牍,从茶农到茶艺师,贯穿了整个产业,几乎人人都在讲解。

可惜的是,越解释越复杂,市场越来越听不懂。

我听到这些意见,觉得这可能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越搞不懂,大家越想搞懂,买的越多,存的越多,产业兴旺。糟糕的地方也有,搞不懂,水深,信任感逐渐失去,大家都不信任,大家都不买。

这一切的原因在人,不信任的是人,而不是茶叶。

你为什么要喝普洱茶,我觉得这是要首先搞清楚的?

是因为领导,你必须喝?

是因为价格高,你j觉得有面子?

是因为故事离奇,你好奇?

是因为身体需要,必须喝?

是因为大叶种茶浓厚,有滋味?

是因为茶山漂亮,停停走走?

这几个问题也许比较简单,但是,你仔细思考一遍,说不定,你看待茶叶的方法有很多不同。

当然,很抱歉,这仍然解答不了你的问题,我想表达的是,所有茶的问题,都是一个问题——怎么找到好茶。

归结为“好茶”,会不会让各位觉得要简单好多?

那什么是好茶?

市场上各有答案,好像从来就没有标准。

那我们再找。香气愉悦的,这应该算。那樟香,荷香,参香等等算不算?肯定不算,这些都是杂香,也叫杂味,是人为的,只有湿仓茶才会产生。如果是自然干净的仓储,产生的香气是药香,是陈香。中国的香道文化,历史悠久,从来没有产生过“霉味+陈香”的香道文化。

当然,你非要认为这些香气也愉悦,这也有可能。但是,你必须接受以下的两个事实,第一是嗓子眼干渴,第二是嘴干舌燥,严重的全身发痒。当然,你还是有可能认为这就是200万一片茶的副作用,比起让你觉得珍贵的,殿堂级的享受而言,可以忽略不计,那请你随意。

那行,我们继续。

好的老茶汤,满口陈香,入口即化。陈香,不用解释,你要不理解,去正宗的中药店闻一遍,区别在于,有些茶区的茶会有药香和樟香混同的感受,但是,请你闻闻樟脑,你觉得含满嘴的樟脑,能喝?

入口即化,这说的是一个感受,茶叶之所以有说不清,大概就在于每个人身体的感受不一样。一个研究微生物的老师讲过,能化,细腻的感受,说的是老茶是大分子打散成小分子,好的古树茶也同样是小分子,越细的东西,入口是不是感觉越滑,大分子茶入肠道,小分子茶入心脏进血管,所以,会让人毛孔打开,所以,好茶会让人微微发汗。道理如同喝水和喝酒,喝酒感受如此。(大意如此)

好茶的感受,在于回甘生津。回归不好讲,一讲就讲到喉韵了,韵这东西比较扯,信者有,bu不信则无。先说一句,我是信的。简单的理解,你就理解为甜即可,嘴巴甜,喉咙甜,即可。关于生津,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你喝泡茶,舌压下牙,即有感受。没有?那j就是没有。

喝到这里,大概你能明白好茶吸引人之处。

但是,怎么分辨,你还得做功课。

打比方,我们首先假设大家喝茶的目的都是为了健康。

那茶叶的生态环境健康重要不?不打药,不施化肥,茶树自然生长,形成大环境的好,结果就是鲜叶好,毛茶好,成品茶好。好多茶友喜欢老茶,没有新茶,哪里来的老茶?要健康,就必须是形成老茶的过程是健康的。

老茶转熟有两种,一种是自然转化,一种是高温高湿仓储做老仿旧。很明显,后一种是催熟的,快速的,转化的过程到底是霉变了,还是就是自然氧化,还是依赖于熟茶的路径?

这肯定是一个普通茶客,难以搞清楚的。我觉得还是要提一下老茶的概念,老茶泛指勐海茶厂改制前的茶品,也就是2004年之前的,统统算老茶,甚至指2000年以前的茶品。这之前,国内消费的人少,主要供应香港,绝大部分是熟茶,而极少生茶。可是,今天的市场反过来的,全中国的茶叶市场卖的老茶,绝大部分是老生茶,老熟茶的比例反而极低。

这个事实大家都清楚,甚至卖高仿茶的也会告诉你,存量稀少,都是绝版。这样来看,仅仅知道个产量关系,是绝对无法去判断老茶真伪的。

要了解到一些历史背景,可能才有助于你找到好茶。比如说老茶来源于香港,那香港人也不喝老茶,更不风靡老茶,至于今天,也是如此,为什么要把一个不值钱的东西存放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呢?

再可以推论,玩收藏都是豪富之人,可是,茶产业,无论两岸三地,当年都是最穷最没有办法的人才干茶产业,那这些人又是怎么收藏老茶的?

有几本书,我觉得很重要,是了解普洱,入门普洱,所必须的。一个是《云南省茶叶公司志》,主编魏谋城。基本上,普洱茶重要的信息都来源于这本书,很多港台书籍也引用该书,只是把关键的年份数据改了。二是,《漫话普洱茶》,作者邹家驹。三是《普洱茶营销》及《珍藏版普洱茶营销》,作者吴疆。得把这几本书同港台作者的几本茶书作对比来看,玄机自现。

当然,你饱读诗书,也未必了解江湖。

即使是一对一的实物解剖,也毕竟是纸面上的,和实物有巨大的区别。

喝老茶的群体,往往有超级的自信,认为茶叶就是一个简单的东西,没有什么不懂的。事实上,普茶产业冲进来的大佬不少,没有一个成功的。

汤红为老茶。这是市场的判断,所以,昆明存放三十年的茶,汤色微微发红,甚至就是黄亮色,不懂究竟的人,往往还以为是假茶。既然汤红为老茶,那茶叶制作的手段就按照此进行即可。

当年的云南曾经流行六六粉味道的老茶,芳村的茶叶市场飘满的还是铁观音香气,众人皆不知百年老茶为何物,市场更是不知味,芳村市场的采购的普洱茶,也都是新茶。当时的茶商,等级,资金都达不到操作老茶的地步。某市政府定制茶也专门拉到深圳去存放出这种味道,当时的认为发酵就是发霉。大家都认为这就是仓储理论,于是,所有茶皆按照出六六粉味道的标准存放制造,向天下推广,天下老茶皆六六粉味,这种影响时至今日仍然控制着顶级老茶市场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