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一分钟看懂古树茶市场的本质,兼谈今年春茶(2)
2020年02月01日

一分钟看懂古树茶市场的本质,兼谈今年春茶(2)


去年一线名山中春茶积压还是比较明显的,老班章和冰岛老寨相对稳一点,昔归支撑就差一点,而一线中的二线,比如班章五寨、冰岛五寨之类,积压是比较多的。有的时候以春茶报价的半价买到都是有可能的。这也是做名山茶商通过经验博出来的一点利润空间。
即使了解这一点,也不希望终端消费者茶友对自己的茶商朋友太苛刻,去拼命砍价。因为做一线名山投入大,风险高,利润率低,一年做一两千万春茶,实际上并不能稳赚一两百万,一个单跑了就可能全折了。这个说的是真正做名山古树纯料的,至于比较大的茶商,玩的不同树龄,不同茶园,不同季节拼配的名山,又是另外的玩法,利润空间会大一些。
至于非一线名山,也不会有太大变化。非一线包括几种情况:
一种是一线周围的二线,这些很多本来也是拿去当一线卖的,虽然会碰到积压的情况,也有可能捡漏,但报价不会有太大变化,而且今年市场还是会有一些恢复,积压会有一些缓解。
一种是非热点地区的名山,比如永德的忙肺和梅子箐,这个虽然知名度不如一线名山,但是在算当地的名山,在茶友当中也有认可度,价格也不算高,所以也有一定的支撑。
还有一种是基本没有名气,除了专业人士一般人不太了解的古树,这种本来也不贵,便宜的就几百一公斤,也没什么下降区间。
而且有一些反而会有上涨。比如镇沅的一些茶山,因为茶本身品质相当不错,树龄也够,价格比较合理,过去因为交通等原因没有重视,这两年因为墨临高速修通,交通更加方便,反而价格会有上涨,当然这个幅度不会很大,只是慢慢缩小和热点地区的差距。因为古树相对分散,大的茶企一般不会进入,没有资金和宣传,所以不会有暴涨。
镇沅一直是我比较关注的区域之一,茗寿堂也是最早做镇沅古树的外来茶商之一,开始很多地方连初制所都没有。不仅是因为性价比好而选择这个区域,而是从树种交汇的角度,从无量山哀牢山两大山系小气候的角度,这个地方比较容易出几百公斤这类小范围风味独特惊艳的茶品,比较适合我们早期的体量和对品质的要求。我们的理念就是你喝一次要能记住,过后要能回想,这个要求很多热点地区的茶都是达不到的。而且镇沅茶园分散,普品品质一般,要找到好茶有一定门槛,这些对我们早期做比较有利。
这些说完了,我们再看看大的经济趋势。国家大量印钱是事实,但是前面说了,你要看谁吃肉,谁吃菜,谁喝汤。现在你感受一下,之前很多钱放出来,一层一层带动,到下面还能有点油水,现在基本一两步就卡死了,甚至转移了,除非直接给老百姓发钱,短期内很难传导到消费末端。
从长期来看,这么多钱放出来,通货膨胀是必然的,而且幅度不会小。但是我估计今年春茶还是体会不到这个影响,大概也就是消费有所回暖,回补去年的缺口,茶价还起不来。
所以对整个古树茶的市场来说,目前还不存在大的推动力。至于前面说的线里面的尖货会不会进一步上涨破十万,我也不知道,这些人也不是我的主要客户,而且所有最贵名山的尖货我都喝过,也就那样,新茶能好喝到哪儿去,能不能支撑这些人的面子两说。最多也就是拉大整个普洱茶消费的高低差距,也不会影响大局。
| 关键的题外话
最后说点题外话,但是非常重要。前些天孩子放寒假的时候,我带着两小只去文山,顺便走了走当地的茶山。如果从里面筛选,不乏树龄生态风味都一流的寨子,但是价格是不可能上去的,你挑最大的古树做单株也不可能比得上线的小树价格。这更加帮我们理解前面说过的话,对于市场来说,品质真的只是次要因素,只能锦上添花,没法雪中送炭。
这次考察中时常遇到的大茶树
商业有商业的规律,没有企业和资金进入,没有强大的市场宣传,好茶最多就是为冒充名山茶的提供原料。就像前面提到的镇沅茶,有一些就是被茶商拿去冒充一线名山出售的。反过来说,这些茶真的比一线名山差吗?当然不是,就像很多假的奢侈品可能比真的奢侈品质量更好,道理一样。价花在品牌而不是品质上。
这些年逐渐收集茶样做茶山数据库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好茶,一线名山我们每年也在做监测,茶有好坏之分,但到了一定程度,就是风格差异而已。还有的同样风格,但是可以打分仍然可以高过名山的。就像我们做的九畹,除了新茶体感稍逊曼松,从树龄生态香气滋味汤感都是升级版的曼松,但是价格是十几倍以上的差距。
因为古树普洱作为一种商品,作为一种高端消费品,是品牌价值主导的。在古树普洱这个领域,茶山就是品牌,品牌就是茶山。再大的茶商大不过茶山,无论陈升号为老班章做过什么贡献,老班章离开陈升号点问题没有,陈升号离开老班章行吗?马上就有人补位上来。这是这个市场最关键的一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茶山和茶农才是品牌方,茶商都是代工厂而已。只不过品牌方不掌握销售渠道,代工厂却掌握销售渠道和终端,所以才会出现看起来别扭的种种现象,你要能理解到这一步,名山古树你算是看出门道了。这是茶树的产权本身决定的,怎么破局,当然有方案,有机缘再说。
而我们如果详细分析茶山品牌的构成,就会得出我们前面的结论,风味和品质只是一个辅助因素,和历史机缘,茶山的体量,茶企和资金的进入,地理位置都有关系。我喝到几十种综合打分和超一线名山处于同一水平线的古树,但是没有品牌光环,都是产量微小的纯古树一吨以下的寨子茶园,我也不敢漏产地,一漏了随便进来两个人就能让我没法做。
做古树茶十年多了,很多事儿看透了,如果让我重新来做,我可能不会像当初那样傻乎乎的做最笨的功夫:茶山数据库,品鉴体系,藏养方法……,这些到现在也还没有完全完成。商业和做学问是两码事,做学问是求真,而真相对商业来说并不重要,好不好喝和好不好卖也没有必然关系。我很可能会围绕所谓的一线名山玩一种新的品牌玩法。
不过,很多东西看清楚了,反而过了那种心气儿了,重新开启一个模式破局名山古树,过去的我可能敢拼一拼,现在心力不及了。如果有心正、脑子清楚、不急着赚快钱的朋友,大家一起玩可以;如果没有,我继续研究我的茶道,把前面说的古树茶的几项基础工作继续梳理清楚,这些工作也很好玩,有这么多茶友关照,够吃够喝就行了。
今年春茶的详细情况,后面再说,今年春茶的收茶计划大概在月底发出,包括为茶人茶商开启的友商定制模式,需要的朋友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