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茶山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部,距西双版纳州州府景洪市110公里,历史上因出产清朝皇帝饮用贡茶,而闻名于世。其出产弘普号易武普洱茶茶味醇厚甘甜、回味悠久、水性细腻。易武地名为傣语,意为“美女蛇居住之地”因易武有个花蛇洞地名由此而得。
易武茶山位于六大茶山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它包括易武正山、慢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因面积较大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为易武茶区。
易武地处南亚热带,北纬21°51′~22°24′,东经101°21′~101°38′之间,属北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型气候,海拔高低差别大,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终年湿润。常年降雨量在1700~2100mm之间,平均气温17~21℃,全年日照时数达1880~2200小时,有雾日120~150天。
在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成土条件下,茶区土壤由紫色岩和沙岩母岩上风化发育而成,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各地土质呈微酸性反应,pH值在4.6~6.5之间;土壤养分积累快,分解利用快,土壤有机质含量4.6%以上,腐殖质厚5厘米以上。易武的植被生态系统保持良好,茶区内生长着椿树、香樟树、榕树等高大乔木,和古老的茶树一起,构成了易武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
易武茶山今属勐腊县易武镇,现存古茶园约7000余亩,落水洞、刮风寨、桥头村等地都生长着大茶树,树龄数百年,基茎围140~160厘米不等,树高达23米左右,小片成林。易武茶山面积和产量均居六大茶山之首。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首任所长蒋铨,于1957年对六大茶山实地考察写出的《六大茶山访问记》证实:易武与基诺两地范围广、产茶多,按面积和产量,易武名列榜首。《勐腊县志》中说: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莽枝(勐芝)、架布、习崆等茶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史料文献中,因茶业兴衰演变,地名、产量记述有异,但易武茶山是普洱茶的生产地则是无疑的。
易武因盛产大叶种茶,唐时就被称为利闰城。
易武在唐代属南诏银生节度管辖,元代属车里军民路,明代属车里宣慰司,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刀应勐将其管辖地划为12个版纳时,易武与倚邦、整董合为一个版纳,称版纳整董,汉话则称整董版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将易武、倚邦划入元江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吴三桂又把易武、倚邦划回车里宣慰司管辖。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车里宣慰司管辖的澜沧江以东的六个版纳划归普洱府,易武也随之划归普洱府,易武茶山称为普洱府的贡茶收采地。进入民国后,1927年易武划归镇越县,1930年易武街成为镇越县治所驻地。
自康熙朝始(公元1662年),云南督抚派员支库款,采买普洱茶5担运送到京,供内廷作饮。至此,遂成定例,按年进贡一次。
清康熙年间,易武、倚邦归车里宣慰司管辖,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区,上缴的贡茶即由于色香味具佳而倍受皇室成员青睐。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专门管理茶叶和粮食的购销,并把易武定为贡茶采办地。自此,易武成为了茶人眼里的“朝圣地”。
普洱贡茶初期采自六大茶山,后渐以易武山为主。
雍正七年(1729年),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设立普洱府,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芽茶制。阮福《普洱茶记》有载:普洱茶名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可见普洱茶入贡朝廷倍受欢迎。《普洱府志》记载:清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被宫廷正式列入《贡茶案册》。
清雍正七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置了钱粮茶务军功司,专门管理茶叶、粮食的购销贸易。雍正九年(公元1732年),随着普洱茶被立为贡茶,易武茶区(易武、曼撒两茶山)每年必须解决贡茶66666斤,贡茶未完成前茶叶不许上市买卖。可以说正是借助产量与茶叶卓尔不群的品质,当年的易武成为了云南为数不多的富庶之地,并被称为利润城。
乾隆年间(1736—1795),用传统方法制作的七子饼茶成为贡茶;
乾隆六十年(1796)易武、曼腊茶山所产的团茶(砣茶)也定为贡茶。
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有漫撒无易武,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中又把漫撒换为易武。
易武种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濮人(布朗族、佤族、哈尼族等)在易武居住种茶,易武的漫撒山现还保存有几十亩树围超过1.5米,树高达20多米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这片特大型古茶园茶树树龄已超过千年,是濮人所种。
易武地区对茶的利用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传说中易武茶山在汉朝已有茶,孔明来时才教授采茶饮茶的方法,因此易武人称孔明为茶祖。每年农历7月23日,易武都会举行孔明生日集会纪念,称为茶祖会。而到了清嘉庆、道光年间,这里年产的干茶已达7万余担。尤其是到了乾隆年间,许多石屏人纷纷迁居易武种茶树,进一步促进了易武茶叶的种植,使易武成为一座著名的茶山。因茶而兴,因茶而旺,茶叶让易武商贾云集,也让易武产生了一批在普洱茶史上名号极响的茶庄,留下了一批极具收藏价值的普洱茶珍品。
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大叶种茶,易武茶山的古茶树种群较为单纯,大都属普洱茶种(学名为阿萨姆种),较有代表性的古茶树有易武村落水洞,高10.33米、基围1.32米、树龄约七百多年的茶王树;有易武村铜箐河高14.52米,基围1.8米、树龄约四百多年的大茶树。
易武是历史上有名的六大茶山之一,生产的普洱茶远销中国西藏、东南亚等地。为运送贡茶及大宗茶叶、货物、人员来往方便,在道光年间由地方集资投劳,从易武起修筑2-3米宽,240余公里长的青石板茶马古道。每逢产茶旺季,外来购茶、运茶人数达万人,真可谓是商贾云集、骡马塞途。明清时期,这里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如今依然保持着种茶、采茶、制茶的传统。
易武古镇是茶马古道的源头。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
云南以及外地客商看到普洱茶的高额利润空间,纷纷来到云南西双版纳,在易武周围的山上开始种植普洱茶获利。
以易武为中心的茶马古道朝四方散射开去。
易武—老挝的乌德—丰沙里—越南的奠边府—海防—香港;
易武—尚房—老挝的南塔—万象;
易武—勐腊—老挝的勐百察—泰国的米赛;
易武—思茅—景谷—大理—中甸—拉萨;
易武—江城—扬武—昆明—昭通—宜宾—北京。
同庆号、同兴号、同昌号、安乐号、盛易祥、乾利贞号、鸿庆号等这些普洱茶历史上著名茶庄在易武都有出现。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