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020年02月01日

普洱茶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云南产茶、制茶的历史源远流长。
唐代成通三年(公元862年),官吏婷绰曾亲历南诏,并在其著述《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菽姜桂和烹而饮之。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有关云南茶的记载,它表明早在1100多年前,西双版纳与思茅区就已经出产茶叶。而流传于民间的古六大茶山传说,则将这段历史追溯至更早,称今日云南茶叶是蜀汉丞相诸葛武侯遗种。清道光年间(182l~1850)《普洱府志》记载:“旧传武侯遍历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于莽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理马镫普洱,置撒袋于曼撒,因此名其山。"是以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被尊为“普洱茶的原产地”。
今日所称的“普洱茶”,大致得名于明代。万历年间(1403~1424)的《镇略》中第一次提到“普茶”这个名字。此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则记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
今日普洱茶的产地,主要集中在云南省西南部地区,自南至北包括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德宏、保山以及大理等地。此外,临近的广东省及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国家地区的部分产品也包含在广义的普洱茶产地范畴之内。
普洱茶的传承
中国茶类虽多,不过只有普洱茶的茶名以一隅之地而名闻天下。这经历了千百年的孕育而形成的普洱茶,浓缩了云南茶叶发展的历史。
普洱茶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至今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那时的普洱茶并不叫“普洱茶”。在唐朝,普洱市属银生节度,因此普洱茶当时叫银生茶”。宋朝时,朝廷为了与少数民族交换战马,建立了“以茶易马”的茶马互市,而为了运输方便,普洱茶被制成“紧团茶”,销往川藏地区。元朝时,普洱茶被命名为“普茶”,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商品之一。明朝到清朝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有记载道:“士庶所有,皆普洱茶也”,而且普洱茶被列为贡品,受到朝廷的赞赏,极大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
清朝雍正年间,清廷设置了普洱府,普洱府的所在地就是今天的普洱城区。在当时,普洱府是滇南重镇,茶叶的集散地,滇南的茶叶均集中在普洱府加工,然后再销往全国各地,因此普洱府所产的茶就被称为普洱茶,沿用至今。
茶马交易机构:茶马司
茶马司是专门掌管茶马贸易的机构。茶马司制定茶马法,发挥规范市场的职能。
以茶易马是我国历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的一种政策。即在西南(四川、云南)茶叶产地和靠近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卡,边区少数民族用马匹换取作为他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茶叶。
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由于朝廷所面对的敌人都是西北游牧民族政权,如辽、金、西夏。那些游牧民族政权的军队多以骑兵为主,为了跟这些敌人对抗,朝廷需要大量的战马。于是朝廷在四川设立了“提兴茶马司”,进行茶叶收购,以茶叶与藏区进行马匹交易,并在陕、川等多处设置“买茶场°和“买马场”,少数民族只准与代表官府的茶马司从事以茶易马的交易。为了更好地统治边区的少数民族,达到以茶治边的效果,茶马司制定了严酷的法律;不准私販、严禁商贩运茶到边境地区去卖,甚至不准将茶籽、茶苗带到边境,凡販私茶则予充军或处死,茶马司的官员如有失职也同样被治罪。
茶叶交易市场:茶马互市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朝,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是我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问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的交易市场。
宋朝廷除了通过茶马互市来维护宋朝边区的安全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藏区人民的生活。藏民们长期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藏民们长期以游牧为主,饮食主要以牛羊肉、梏粑、青稞为主,蔬菜水果少之又少。茶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又能分解人体内多余的脂肪,既解油腻又助消化,因此,茶成为藏区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成为汉藏人民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茶马互市对维护宋朝边区的安全、稳定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起了重要作用。
茶马古道由来
茶马古道随着“茶马互市”的发展、汉藏两地贸易的不断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茶马,内地的布匹、丝绸、百货、糖、盐等也不断流人到藏区,而藏区的虫草、麝香、皮毛、黄金等产品,则输人汉地,双方互通有无。于是,无数的商旅、驮队、马帮、背夫,不断开辟连接青藏高原与内地的道路。因为这些道路是由“茶马互市”开始,于是人们就称这一条条商路为“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千百年来由一条条的古山道、古驿道互相联接、延伸、发展形成的,主要路段还用青石块、青石板铺设。茶马古道不仅是普洱茶运销之路、普洱茶文化传播之路,同时也是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乡路。
茶马古道的起点
易武是茶马古道的最南端,这里居住着汉、傣、彝、瑶、苗等多个民族,并有倚邦茶山、攸乐茶山和易武茶山三座著名的茶山。易武从清朝中期开始,在普洱茶产区中一直享有盛誉,至今依旧。
在1919~1937年间,易武一度成为普洱茶贸易、集散的中心,优质的普洱茶与巨大的普洱茶需求使易武成为普洱茶最大的加工、集散中心。来自各地的商人聚集在易武,买上自己需要的普洱茶,然后从易武出发,将普洱茶运向世界各地。
茶马古道的三条主干线
历史上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川藏茶马古道、滇藏茶马古道和青藏茶马古道。以这三条道路为主,构成了密集的交通网络。这些茶马古道地跨川、滇、青、藏四个地区,并连接着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很多书中把“茶马古道”称为“马帮之路”,认为茶马古道就是马帮驮茶所走的道路,这其实是不对的。事实上这三条茶马古道主干线的运输队伍并不相同:在青藏茶马古道上,西宁以东的运输工具主要以骡马和驴为主,西宁以西的运輸工具则主要是牦牛;在川藏茶马古道上,由雅州、汉源运向藏区的茶,在打箭炉以东,主要靠人力背运,而在打箭炉以西,则主要是由牦牛驮运;只有在滇藏茶马古道上,オ是以马帮驮运为主。
马锅头成为大茶商
云南被称为“彩云之南”,表示其地处偏远。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天气炎热、山高林密、沟谷纵横,交通极为不便。因此在古代,云南的货物运输除了挑背驮之外,主要还是靠畜力。由于云南的马匹个头矮小,不堪重负,因此,骡子就成了运输的主力。
刚开始时,骡马运输的规模很小但随着人们交往的深人和商业贸易的扩大,逐渐形成了马帮。早期马帮分为官帮和民帮。官帮是由官府出面组织,骤马的规模有上百匹,其作用除了运送茶叶外,主要目的是为了押运一些重要物资;而民帮是指民间组织的马帮,民帮又分为常年帮和逗凑帮两种,常年帮比较固定,以运输茶叶和药材为主,而逗凑帮则是临时集合的,民帮的规模一般不大。马帮的首领俗称马锅头,马锅头一般经验丰富,他既是马帮的经营者、赶马人的雇主,又是马帮运输活动的直接参与者。马帮所要走的路线、业务联系、开支和安全,都由马锅头负责,因此马锅头一定要有惊人的胆量、卓越的智慧、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