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七子饼时代的明星茶品,唛号茶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有恪守均衡之道的 7542、 “熟砖之王” 之称的 7581、以 “粗枝大叶出好茶” 闻名的 8582 以及风靡欧洲的销法沱 7663 等,皆在茶界拥有极高的声誉。在众多唛号茶中,有一款极为特殊的存在 ——8563。它虽大器晚成,诞生于 80 年代中期,却一出厂便备受好评。这款茶由下关茶厂、深圳富华、日本茶商、香港茶商等多方共同促成,堪称百年下关的代表作之一。接下来,陆离就为茶友们详细解读这款传奇茶品。8653 的传奇由来8653 的诞生充满了传奇色彩。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省茶司)积极谋求改革,抽调人员前往经济特区深圳考察,计划设立云南茶叶 “外贸出口示范点”。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省茶司在深圳罗湖口岸成功成立了 “深圳富华茶苑发展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富华)。当时,茶叶属于管制物资,而深圳富华作为 “全国茶叶对港的一扇窗口”,主要在海外客户与几大国营茶厂之间牵线搭桥,促成订单交易,以换取宝贵的外汇。1986 年,正值云南普洱茶畅销日本的黄金时期,一位日本客商找到深圳富华,希望定制一批滋味清新典雅的普洱青饼(即普洱生茶)。省茶司经过慎重考虑,没有选择当时生产销日普洱茶最多的昆明茶厂,也未选择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勐海茶厂,而是将订单交给了下关茶厂。原来,当时的日本茶商虽出手阔绰,但对茶叶口感要求极高,他们不喜欢如 8582、7581 等用料粗老、滋味浓重的传统普洱茶,而是偏爱清淡柔和的细嫩茶叶,美其名曰 “和静清寂”。92方砖就是典型的日销定制茶因此,省茶司与各大下属茶厂商量后,定制了许多符合当地口感的普洱茶,如 92 方砖、Y671、421 等。这批茶品的综合等级定为 5 级,下关茶厂运用精湛的拼配技艺,成功制作出了这批茶品。按照出口惯例,唛号定为 “8653”,其中 “86” 代表 1986 年的配方,“5” 表示综合等级为 5 级,“3” 则是国营下关茶厂的代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批茶即将出厂之际,省茶司传来坏消息 —— 日商突然爽约,取消了订单,转而购买勐海茶厂的 8582。于是,这批 8653 茶饼便一直积压在省茶司的仓库里,据说直到 90 年代,才被一位独具慧眼的香港茶商看中,买下大部分货源,直至近些年才少量流出。与同时期的 80 年代 7542、80 年代 8582 相比,首批 8653 的价格稍低一些。有人认为这是由于下关茶厂一贯的拼配作风,使其用料较为一般。但实际上,这批 8653 的选料十分出色。作为出口级定制茶,其严格的要求以及下关茶厂的铁饼风格压制,使其茶香浓郁,沁人心脾,品质并不逊色于同时期的茶品,在很多老茶客心中,懂老7542和8582没什么,懂老8653的才算上道了。8653 价格稍低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不同年份、不同批次的版面极为相似。别说新手,即便是接触下关老茶较少的茶商,也难以分辨其中的差异。因此,市场报价较为混乱,存在许多虚标年份的情况,从而扰乱了 8653 老茶的价格体系。
8653 的版本特征那么,应如何区分不同年份、批次的 8653 呢?我们先来看看它版面上的几大特征。早期 8653 所用版面被称为 “中茶牌繁体字饼茶”,主要特征是茶版底部 “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雲南省茶葉公司” 字样均为繁体。不过,同样使用 “中茶牌繁体字饼茶” 版面的 8653,又分为首批版、8863 版和 90 年代版。其中,80 年代的 8653 茶饼压制得非常紧实,茶面有明显的布纹紧压痕迹,且包装多为格纹纸或薄丝纹纸;而 90 年代的 8653 所用绵纸则普遍偏薄。那么,又该如何区分比 8653 诞生更早、使用同样版面的下关老茶呢?还有一个关键点是油墨。得益于印刷技术的进步,使用 “中茶牌繁体字饼茶” 的 8653 采用了更加先进的印刷油墨,不容易化开,牢固美观,俗称 “死实”。而早期茶品由于采用油墨印刷,长期存放下来印刷经常晕染散开,看起来也油油亮亮的,区别十分明显。而中茶牌简体字和繁体字 8653 的区别就更简单了。首先是茶版最下方的这行字里开头的 “国” 字,一个为繁体,一个为简体;其次是繁体版的底部结尾为 “茶叶公司”,而非 “分公司”。说到字体的更换,其实还有一处历史细节。1991 年 11 月,经贸部对中土畜总公司所属公司更名进行了批复,将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 更名为 “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由于这次更名没有什么实际影响,前后的公司名差别也不大,再加上各大茶厂原有的绵纸都还没有用完,所以大部分在此之后生产的茶品,依然沿用了之前的名称,未对包装进行同步修改。而富华公司作为首批 8653 的经手方,又是省公司旗下的直属单位,便决定贯彻公司决定,将包装改成了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公司”,繁体字 8653 也就成了 90 年代早期茶品中罕有的未使用 “分公司” 字样的茶品。
8653 的独特优势也正是因为当年的这场波折,80 年代 8653 不管是名气还是价格,都比同时期的八八青 7542、商检 8582 逊色不少,但其品质绝对不差,陆离前今天就拿到了一批纯干仓的80 年代下关茶厂 8653 青饼,品相和仓储都堪称一流,而且有非常好的价格分享给大家。拿到茶饼,能明显感受到陈年茶韵的气息,那种心旷神怡的干仓陈茶韵味,非常优雅迷人。标题铁饼系笔误,实际为青饼茶汤栗红油亮,入口汤感厚重,彰显传统下关风格。继续品鉴,茶汤更加细腻柔润,层次变化丰富,生津回甘爽朗活泼,不愧为与勐海茶厂 7542 青饼并驾齐驱的明星藏品,延续了国营茶厂七子饼时代的辉煌。早期 8653 不仅品质优异,市场流通也极为稀少,而且大多是铁饼。所谓铁饼,是指不用布袋辅助成型,而是直接用金属模具压制的饼茶。如今我们说起铁饼,一般会想到撬茶不方便、压制紧结、转化较慢,但它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普洱茶的香气和滋味。不过当年制作铁饼可不是为了这些,而是因为铁饼的压制效率更高,能更快地完成省茶司下达的生产任务。在生产铁饼时,无需将蒸软的毛茶装入布袋,而是直接将干毛茶装入金属甑子,然后上蒸汽蒸软,用金属模具直接压入甑子,紧结后倒出。相比传统的泡饼压制工艺,压制铁饼减少了装布袋、入袋揉压、拆布袋的程序,能够有效缩短压制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而与传统泡饼相比,铁饼没有背窝,而是多了许多突出的小乳钉。这是因为装茶的甑子需要上蒸汽,所以甑子底部有许多洞眼,经过重力紧压以后,茶饼的背部就会出现一个个突出的小乳钉。铁饼茶也是一个佳作辈出、人才众多的茶叶大家族。文化大家余秋雨先生在对印级茶进行排序时,前五名分别是大红印、甲乙级蓝印、红印铁饼、无纸红印、蓝印铁饼,这其中就有两款 “铁饼”,铁饼的优势可见一斑。以陆离手上这款1996年下关繁体字铁饼为例,可以看到其超薄的绵纸之下,饼身格外硬朗,边缘也很硬实,压制紧结,坚硬如铁,背面留有蒸汽孔形成的乳钉。茶友们都知道,普洱茶的转化离不开与外界空气的接触。相比于传统泡饼,铁饼要紧实得多,条索空隙少,与空气接触面自然也更小,因此陈化速度相对较慢,但活性更好,更加聚香,喝起来力道更足,浓强度更好,滋味也相对厚重。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