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易武麻黑老人话茶山(2)
2020年02月01日

易武麻黑老人话茶山(2)


我读的是新学,1933年开始读,那时候读六年,1944年易武办第一班中学,读到1946年毕业。1947年寨子聘请我教书,1949年生病就没有教了,解放后教书从1951年到1959年,后来整风打成臭老九、右派,1979年落实政策,平反复职,1988年退休。
从对老人的访谈文字来看,关于诸葛亮到茶山的传说未免牵强,但其在茶山的传说,至少说明了诸葛亮南征对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关于茶树管理的见解“民国时期,茶叶种得稀疏,茶树排、行分不清。原来请外地人来挖茶园,年挖一次,挖茶园是十冬腊月,拿锄头挖,然后一饼一饼的翻过来,把草压死掉,精耕细作更容易长草,草长得更猴,很不挖茶园是解放后,茶叶不值钱就不挖了,挖茶园对茶叶涨势有利。”值得我们深思,目前市场认为茶树不能除草、不能翻挖的观念并不可取,旧有李佛一《佛海茶叶概况》中的论述“就易武,倚邦方面茶商说来,则佛海一带所产之茶为“坝茶”,品质远不如易武、倚邦一带之优良……。就个人所知:江内外茶叶,除极少数外,似为同一品种。且各产茶区之地理环境,亦大致相同。不过易武方面,茶农对茶园知施肥、壅根、除草、剪枝等工作,而佛海一带则无之耳。”今有茶农世代相传的茶园管理经验,说明茶园是需要管理的,特别是对以茶叶为生的茶农来说,适度管理是必须的。从对茶山茶农的诸多访谈来看,如果茶树在森林中的生长不占优势,就容易在与其它树种、杂草争肥力争光照的情况下,产生衰化甚至死亡,按茶农的意思是被其它大树把茶树“捂死”掉了,茶树自有茶树的生长需求,人能做的就是在满足茶树生长需求的同时,在产量和品质之间,选择一个合适的度。从野生环境下的茶叶口感来说,确实滋味更好一些,陆羽《茶经》中“野者上、园者次”之说,符合实情,但毕竟人为干扰少的“野者”数量极其稀少,而无论是过去的古生态茶园还是现代新式茶园的管理手段,都是为满足市场消费需求而合理存在的,且这种对大宗货的需求,古已有之。茶叶品饮属性的存在,不可避免的必然有其商业属性的存在。茶农要生活,大众要饮茶,必然需要产量来支撑,只是管理的度,管理的手段,应当符合大众对原生态、无污染食品的需求,毕竟茶饮健康,享受茶叶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必须建立在无害的基础上。
来源:三醉斋   文/图作者:百濮子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1068141_225716490001_2.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