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不稀缺,不名贵:中期普洱茶是如何成为消费主体的?
2020年02月01日

不稀缺,不名贵:中期普洱茶是如何成为消费主体的?

 前些年在冰岛老寨,有茶商以每公斤干毛茶42万元的价格包下整棵茶王树的头春产量,实现克超黄金,而这正是如今一线名山茶价格飞涨的缩影。
去年的仕宏拍卖上一提红标宋聘号始祖,更是拍出了1380万元的天价,再创历史新高,而这也是老茶“物以稀为贵”的真实写照。
然而,在这些赚足眼球的顶级新茶与明星老茶之下,有这么个品类,凭借着价格合理,品质优秀等特性悄然崛起,成为了大众茶友的最优选,它就是中期茶。
什么是中期茶?中期茶是如何做到品质优秀且价格适中的?面对市面上的海量中期茶,我们又该如何筛选?“市场脊梁中期茶”专题文章第一篇,陆离就来聊聊中期茶的成因与特点。
什么是中期茶
2014年,芳村市场最早提出了“中期茶”的概念,这里有几个重要背景需要了解,首先普洱茶在内地复兴后生产的第一批普洱茶,此时都已过了10-15年的后陈化,逐渐进入适饮期。
其次是以“藏茶之都”东莞为首的珠三角地区,在此之前吸收了海量普洱茶库存,为了合理释放这些库存,业界提出了南茶北上,二次品牌等设想,而中期茶的概念正孕育于此,并迅速被市场所接受。
而“中期茶”一词,其实也没有准确的年份定义,而是泛指有一定年份的次新茶,目前普遍认为陈期6年以下为新茶,6到20年为中期茶,20年以上为老茶。
从这个角度看,“中期茶”更像一个动态的概念,陈期是恒量,生产年份是变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原先的新茶会变成中期茶,中期茶会变成老茶。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20世纪40年代,很多号级茶可能都属于中期茶范畴,新世纪之初,88青也只是中期茶,而到了现在,07年生产的普洱茶也已经有15年陈期,当然也是中期茶。
因此,如果把茶比作人的话,新茶就是懵懂无知的幼儿,老茶则是阅历丰富的老人,那中期茶就是涉世未深的青壮年,是普洱茶逐渐成熟的一个必经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各地仓储转化存在客观差异,同款茶品放在昆明仓与东莞仓陈放,转化效果可能大不相同,因此也可以从特征上衡量一款茶是否能被称为中期茶。
中期茶的第一个显著特征,是草青味的去除程度。草青味也称草腥气,闻起来不太愉悦,主要来自鲜叶中最主要的一种芳香物质——青叶醇。
制茶阶段时的热与酶促作用,会使得大部分青叶醇挥发,剩下的那部分青叶醇则会留存在普洱茶上,并在数年的后陈化中,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逐渐形成反式青叶醇,此时原先的草青味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舒适的清香。
中期茶的第二个显著特征,是茶性由寒转温趋暖。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晒青工艺为核心,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新茶阶段时寒性较大。
好在普洱茶可以通过数年转化,使茶性由寒转暖,生成更多对人体有益的植物营养素与次级代谢产物,并满足人们的暖胃保健需求。
衡量普洱茶寒暖性,汤色转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察点,使用正确工艺的普洱生茶,随着汤色的由黄转红,茶性也会越来越暖,对人体也会更加温和。
中期茶的第三个显著特征,是香气的变化。不同原料,仓储各异的普洱茶香型万千,普洱茶生茶的香气变化脉络可以总结为:清香→花香等→蜜香等→药香等→陈香。
其中,新茶阶段上扬的鲜爽花香,在数年的转化后,会逐渐被相对下沉的暗香类香气所取代,香气的变化与五大层次,也是普洱茶最值得把玩的特点之一。
当然,中期茶能成为普洱茶市场数十年来的一颗常青树,凭借的不只是以上这些定义与特征,而是品饮愉悦,性价比高,转化明朗等特点。
中期茶有哪些优点?
第一,中期茶的适饮度高。茶是用来喝的,特别是很多肠胃不好和体质偏寒的茶友,喝不来刚出厂的生茶和浅年份茶,只能选择熟茶,或茶性转暖的中期茶。
而对于人到中年,或茶龄较长的茶友们来说,喝生茶时可能要顾忌肠胃,有节制地喝,而喝适饮度相对高的中期茶就没这个烦恼了,想怎么喝就怎么喝。
陆离前些年曾带一个朋友入门普洱茶,最初那段时间还是“非老班章新茶”不喝,过了几年就有点喝不动了,开始拿些老生茶喝,现在就主要以中期茶为主了,这也是很多茶友的常态。
第二,中期茶里有很多口感优秀的标杆茶。和红酒,字画等品类相似,过去生产的些普洱茶,受行业发展,原料品质,制茶理念等原因,有许多独到之处,这些已经变成中期茶的茶品中,还有许多不可复制的标杆茶。
比如首次批量规模干仓存放的88青、首次批量生产的易武野生茶99易昌号、选料特殊,工艺独特的大益501乌金号等等,都能带来非同一般的品饮体验,而非只是新茶和老茶的下位替代品。
第三,茶友们购买,品饮,收藏中期茶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性价比。
普洱老茶数量稀少,价格昂贵,可以说是在以“存在即合理”,“物以稀为贵”,“价高者得”等价格体系在运行。而新茶的价格,主要由厂家根据毛料成本、销售费用和预期利润去制定,近些年来名山古树毛料价格水涨船高,很多新茶品质确实够好,但也让人望而却步。
相比之下,很多中期茶,既能在品质上满足茶友需求,价格又在大家可接受范围之内,成为了很多茶友的选择。这种新茶和中期茶的价格倒挂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类原因。
首先是物价水平逐渐增长,以及中间环节成本不断叠加。在2004年以前,普洱茶的市场小,制茶成本低,也几乎没有什么营销成本,很多厂家都可以低成本做好茶。
而在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一款新茶的售价里,可能包含原料成本、制茶成本、运输成本、营销成本,品牌溢价等等,可以说很多中期茶的价格是价值本身,而新茶的价格,则是各项成本相加的总和。
尤其是名山古树毛料价格的暴涨,老班章冰岛等线山头,价值被市场不断挖掘后,数十年来涨幅高达数百倍,原料贵了,茶品的价格自然也会跟着涨。
而且,很多茶企会管控新茶的发售价,但却无法指导老茶的市场价。近些年很多品牌都在力推线上厂家直销,为了不对原有经销商体系造成太大冲击,通常会给新茶一个溢价很高的指导价,尽量做到线上线下价格统一,这也是新茶定价普遍偏高的原因之一。
而中期茶大多在茶商或藏家手中,已经脱离茶厂的掌控,主要依靠市场调节,价格涨幅通常不会有新茶那么厉害,价格上也就慢慢和新茶拉开了差距。
此外,资本溢价也是造成新茶老茶价格倒挂的原因之一,抛开昙花一现的金融茶不谈,一些实力雄厚的外部资本进入茶行业,也会造成新茶价格上涨,比如佳兆业并购兴海茶厂,小罐茶,以及一众新兴高端名山品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