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类对鲜的追求,是刻在味蕾基因里的。吃肉要鲜,水果要鲜,喝茶,当然也要喝鲜爽的春茶。
01其实在唐代以前,喝茶不仅不求鲜,甚至喝茶本身也不被主流认可。
比如《太平御览》中就有一个故事,说晋代司徒王濛喜欢以茶待客,但由于当时的茶叶不仅要碾成细末,还要加上葱、姜等调料,更像是喝重口味的茶粥,导致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甚至称喝茶为“水厄”。
一直到茶圣陆羽的横空出世,才把喝茶以及春茶的地位提到了空前的高度。
他认为唐以前加葱姜的喝法简直是暴殄天物,“斯沟渠间弃水耳”,简直就是地沟油般的存在。
他不仅改良了喝茶的方法,而且明确提出“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间”,认为采茶就应该在春季。
自那以后,天下人追寻春茶的基因被点燃了,北宋诗人梅尧臣甚至说:“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02古时候的春茶,被细分为“社前”“火前”“雨前”。
社前茶,指春社日前采摘的茶,古代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称之为社日,大约在“春分”时节(3月20日左右)。
火前,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明前茶。古人在寒食节的时候,三日之内不生火做饭,故称“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因而火前茶其实就是明前茶。
雨前,即谷雨前,一般指4月5日~4月20日之间采制的茶。
春茶中最先火起来的,就是陆羽本人的挚爱——顾渚紫笋,他特别强调“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
03自陆羽提倡春茶后,饮茶之风席卷大唐,宫廷上下开始重视春茶。到了唐代中期,皇室规定,首批贡茶必须在皇室清明祭祖前送达京城。
茶仙卢仝就曾作诗说“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大诗人白居易也是个重度春茶患者,他有个好朋友叫李景俭,每年春茶上市后都会寄一份新茶给白居易。
白居易收到新茶后心满意足,不无得意地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中说“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很有点林黛玉接花时说“是单给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的那份傲娇。
04茶兴于唐,盛于宋。到了宋代,饮茶蔚然成风,尤其是宋徽宗是不折不扣的茶痴。
当时负责贡茶的官员为了争宠献媚,纷纷争相提前春茶的进贡时间,春茶的采摘时间也越来越提前,以至于春分那天就已经送到京城供皇室尝鲜了。
宋代痴迷春茶的名人数不胜数,黄庭坚就说“二大读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超凡脱俗的苏轼说,“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北宋文人曾巩也曾作诗表示,京城的人都以喝到春茶为荣,他曾作诗说“种处地灵偏得日,摘时春早未闻雷。京师万里争先到,应得慈亲手自开。”堪比当代时尚女性买到了心爱的包包。
另外,宋代人斗茶也重视茶的“新”,宋代唐庚在《斗茶记》中提到:“吾闻茶不问团挎,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
05到了明清时期,人们不再一味追求春茶的早了,而是更看重春茶的发育程度。
明代许次纾就钟爱雨前茶,他在《茶疏》中写到:“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君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对春茶的采摘时间非常看重,他说道“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他认为春茶过早采制太嫩,过迟采制太老,把握好恰当的采摘时机尤为重要,无疑是独到的经验之谈。
来源:爱茶的 懂茶帝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