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3.24品鉴麻黑:做山头古树,不是懂喝茶就可以!
2020年02月01日

3.24品鉴麻黑:做山头古树,不是懂喝茶就可以!

 从麻黑寨回易武的路上
车外暮色沉沉,蝉鸣虫唱;车内争论不休,气氛一度尴尬。
争论主要的对象是我与团队的品控师,争论的主题是今年的麻黑高杆到底定哪片地。
因为我们喝到了两泡来自不同茶园的头春麻黑高杆。
一:去年与今年的头春麻黑高杆有何不同?
去年的麻黑高杆,有一个“弊端”。
弊端在于:喜欢的能领略其妙的茶友,爱之唯恐不及;不喜欢的茶友,避之唯恐不远。
是什么原因让茶友如此“爱憎分明”呢?
是气韵,去年一整年的品饮经验告诉我,“气顶韵沉”是这款麻黑高杆毋庸置疑的优点,香气内敛,滋味表现不够丰富,是其弊端。
而气韵之说,在品鉴中略显“飘忽”,能感受到的茶友大呼过瘾,不能感受到的茶友嗤之以鼻。
所以,才会形成两极分化的结果。
当然,去年的茶有此弊端也有客观原因,一者,疫情影响,我们很难到达茶园;二者,去年的四月,易武下雨了,影响了品质。
今年自不存在这些问题,所以能做到更精准的品控,也就意味着更高的品质。
昨天的文章里,也提到过,我们制作麻黑高杆原料的茶园,因为部分茶树的树形较高,水分充足,光照充分,所以提前发芽了,于是同时采摘了两片茶园,制成两公斤干茶,今天品饮。
在品鉴之后,意料之内的得出结论:今年的麻黑高杆,无论是香气,滋味,气韵都超过去年,品质更上一层楼。
二:敲定,麻黑高杆古茶园!
当然了,毕竟茶园的小区域气候不样,自然也形成了不一样的滋味风格。
一片茶园的茶品饮体验呈现的是去年麻黑高杆的“加强版”:
去年是香气较沉,滋味不够丰富,气韵却很足;今年的香气明显,滋味有层次,气韵非常足,极具穿透力;
另一片茶园的品饮体验则是:香气滋味与石门坎在伯仲之间,气韵虽有,却不及上一片地;
我自认品饮体系完善,坚信第一片茶园更符合心中麻黑高杆的特质;团队品控师则更趋向另外一片茶园,我们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车内的气氛一度安静的窒息。
在沉默片刻之后,品控师问了我一个问题:阿文,你有认真观察过两片茶园的不同吗?你仔细回想一下!
我回答:总体来说,两片茶园相距不远,且均处于山坡上,高杆古树的数量,树形,生态都相差不大,两片茶园率先发芽情况都是坡脚和坡顶。
她反驳道:坡脚水分足,坡顶光照好,率先发芽不足为奇;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没有仔细观察过,第片茶园树较好的都集中在坡脚和坡顶,就是我们今天喝到的;第二片茶园最好的树都集中在坡中间,还未发芽。再者,你没有发现第二片茶园的光照明显比第一片茶园更充足,凭借今天的的品鉴,十天后两片茶园的品质高下立判,不用我多说,你也心如明镜了吧。
我恍然大悟,这次换我沉默了,仔细思考之下,确实如此,嘴上虽然不服,心里已然敲定,今年的麻黑高杆古茶园!
三:做山头古树,不是懂喝茶就可以!
今天的争论告诉我一个很深刻的道理:
做山头古茶,不是懂喝茶就可以。
品饮体系当然很重要,它让我们遇到更多同行的人;而品控体系更重要 ,它能让我们带领同行的人走的更远。
尤其是在易武,这样一个名微茶园极度细分,普洱茶文化底蕴极度深厚的茶产区。
所以制作任何一个山头,都不是头脑发热的决定,产品的背后,专业水准、经验、洞察力、敏锐度,细节缺一不可。
一饮便令茶友惊艳的茶汤,当然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但我们更愿意呈现的作品是:
当滋味从舌尖滑过,便留存在记忆里;即使很久之后回味,依然觉得惊艳!
来源:半文 小茶不夜侯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5761482_144149038706_2.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