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熟茶被边缘化,有一个原因,市场上的中老期茶有很多,既然熟茶是模仿老茶,有了正版,又何必要盗版?
其二,茶界的口感在变化,身在局中的人未必清楚变化了。以云南红茶来说明吧,近几年都是十万吨以上,红茶是年年生产,年年消耗的,与产业的熟茶一对比,落差之大?
我分析红茶干过熟茶,一个是香气好,纯正,没有堆味,油嘴味,燥味,馊味等等,这些是熟茶中常见的怪味。
正常人喝正常茶。道理如是。
其三,现在说普洱茶高端,有没有熟茶的影子?没有,那就缺少故事,没人传说的东西,只会被人遗忘。
国有经济的时候,普洱茶是出口茶,主要做熟茶,云南的出口任务也是熟茶,没有生茶,研究的方向自然是熟茶。成品茶要求是,种植的要求也必然,工艺的要求也必然。
很多研究的新茶种就是为了应对出口,把最好的鼻子,嘴巴,最好的身体嫁接到一颗茶树上,不断驯化,成为新的品种。新品种各项指标,内含物质都是最高的,然而,缺少了自然之味,也就是风味不佳,犹如洋鸡蛋。
总而言之,以前茶界的品种、工艺,研究的方向不一样。
如今,面对的群体不一样,原料的要求不一样,口感的需求上升到第一位,而不是产量。这里面有个逻辑,批量生产的口感要统一,小众茶小批量生产的也要相对统一。
也即是讲,就算是看待传统,得多一个角度看待。
易武在90年代还有“捞青工艺”,鲜叶在开水里烫一道再揉捻,这是典型的传统工艺。很明显,这样的“传统”是对付茶叶中的苦涩,熟茶再渥堆,也就甜上甜,软上软。
这样的工艺,现在还能否行的通?
这样的传统,又为什么自动就消失了?
普洱茶,无论生熟,品鉴的核心,还是“醇、甘、厚、滑”这四个字,脱离了这四个字,说什么山头味,也还是表演,表演给茶客看还好,商业而已,怕的是茶客表演给自己看。
醇,不用讲,只有自然的仓储,才有醇,甘,即回甘,回甘是苦而回,而不是甜而回,云南茶的几个主产区,无论易武,勐海,临沧,思茅,无不是如此特点,无非轻重的关系。
厚的理解,很多误区,尤其是浓茶与厚茶的区别,厚的茶,一般靠春茶的紧实度实现厚度。
滑的理解比较容易,滑就是滑,舌面滑,口腔滑,喉道滑,也有很多喝茶卡喉的茶,青饼一般是饼茶干燥出了问题,老茶一般是仓储湿度高了,熟茶一般也是干燥环节的问题。
来源:吴疆说普洱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