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一个朋友店里喝茶。年底了,朋友的朋友过来办点事。天气冷,我们正好喝老熟茶。朋友热情地给他朋友倒了一杯熟茶。朋友说这个好,您尝尝。朋友的朋友一脸歉意地笑笑,我也不会喝嘞,感觉熟茶都是一个味道。
……
这就是我的过去。或者说过去的我。不用说熟茶,生茶,在过去,我也觉得是一个味道,我只能喝出简单的味觉基础,甜,苦,生津,回甘。然后就没有了。我更无法评判不同山头的茶品之间口感有什么区别,不同价格的茶品之间口感有什么区别。
我有一些茶友,很懂喝熟茶,但从来量力而行,只喝99一饼的,从不会僭越去喝999或者一千以上的,他们茶龄不低,至少十年起步。
我一个做熟茶的朋友说,熟茶某种角度上,很难去塑造差异化和高端,因为从客户角度来出发,很难去解释明白A熟茶和B熟茶的区别在哪里,客户也觉得味道趋同。后来朋友做熟茶,味道迥然有异,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价格有高低,品质有高下。但是说白了,在一个熟茶小白面前,这些差别都是不成立的。
我一个朋友很会喝茶,他极少喝熟茶,但也不排斥熟茶,根据交流切磋,我知道了他的段位很高,喝的熟茶基本是最早的澜沧古茶乌金和上个世纪下关销法沱之类,以及中茶大益一些老熟茶。同时他的藏品中以青饼,生茶类居多,在感受过变化多彩的青饼,生普,山头茶以后,熟茶对他来说缺乏了太多的玩味性。所以,他极少把注意力放在熟茶上面,偶尔喝的,也已经是市面较稀缺的一流熟普了。
同时,我有一些茶友,喝生茶居多,不轻易喝熟普,但一出手,就是喝高货,但这不容易。首先这些熟茶是千里挑一的,再次,其价格已经直追高端生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有时候我想。
只要你停留在某个阶段,你觉得好,就可以止步不前,这会很省心,省力,也很省钱,你觉得它喝得来,喝得成,可以就行。甚至99块钱一片的也有相当不错的口粮,前提是仓储好,要干净。
因为熟茶中的佼佼者是很难得的,它更稀缺。
熟茶也有不同的段位差异区别。只是有时候很难去说得清,比如一个优秀的熟茶,它就有米汤感,它就有糯滑感,但是一款很普通的熟茶,100块钱一饼的也可以有米汤感,也可以糯滑。但是它们之间的这种愉悦度和美感,大气磅礴的姿态和小家子气的姿态,完全不能用语言去描述出它们的差异化。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