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茶友的认知里,中期茶总是与“够年份”“适饮”这些词紧密相连。当我们围坐茶席,面前泡着一道中期茶,端起茶杯的那一刻,心里满是期待。期待那一口茶汤醇厚,带着10多年时光陈化出的厚重;期待茶汤丰富,有岁月沉淀的韵味;更期待茶香溶于水,那是青春内敛后的芳华。
今天,除了和大家分享如何挑选优质的中期普洱茶,还想和大家聊聊一段与中期茶有关的神秘。
那是在一个茶友的聚会上,一位资深茶客带来了一饼号称有着独特仓储经历的中期茶。据说这饼茶的背后,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茶客刚把茶拿出来,大家就被它古朴的包装吸引了。但当准备开汤品鉴时,却发生了一件怪事。
当时,茶刚冲泡出来,汤色看起来还算正常,可当大家准备闻香时,却隐隐闻到一丝难以名状的气味,似有似无,不像是正常的茶香,也不像是明显的杂味。就在大家疑惑的时候,那位带来茶的茶客突然脸色一变,说这茶和他之前喝到的味道不一样。
这可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开始仔细研究这饼茶。
首先,从仓储判断。仓储良好的中期茶,饼面的条索是清晰可见的,凑近嗅嗅可闻到内敛的茶香,没有异味杂味。而这饼茶,饼面条索虽还算清晰,但那股若有若无的气味却让人捉摸不透。仔细观察,也没有发现明显受潮的迹象,可那股气味却挥之不去。仓储好的中期茶,茶汤有活力,叶底亮而有活性,气息爽朗,香气怡人。但这饼茶的茶汤,总感觉少了点灵动,叶底虽然看起来色泽尚可,可活性却不如预期,气息也有些混浊,香气被掩盖住了。普洱茶好的口感滋味,必须得靠自然转化,而转化离不开好的仓储环境,这饼茶的仓储显然存在疑点。
接着,判断用料情况。有些茶虽然仓储没问题,制作工艺也正常,但品质表现一般般,甚至差强人意,这往往就是用料的问题了。树龄、海拔、采摘季节、适制性等等,都是影响用料的重要因素。说到底,就是最终用来制茶的这一片片叶子好不好。外在要梗壮叶肥,还要内在各种内含物质适制。这饼茶泡开来,叶底虽然没有干瘪瘪的情况,但色泽暗淡,活力不足,很有可能是用料不够优质。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垃圾茶”,拿半发酵的茶来增加年份感,这样的茶往往没有品饮价值。而这饼茶,虽不能确定是这种情况,但也不得不让人怀疑。优质的中期茶,应该条索肥嫩紧结、芽毫显;色泽绿润,外形匀整,稍有嫩茎;香气清香浓郁;滋味浓醇回甘;汤色黄绿清净;叶底柔嫩显芽。显然,这饼茶离优质还有差距。
最后,判断工艺情况。一饼生普的制作,工艺上有几个容易影响品质的关键点,杀青、晒青以及压制后的干燥。如果杀青不透,新茶草青味过重,就很难退,就算到了中期茶阶段还有退不掉的迹象。晒青环节如果没晒到位或者改用烘青,则会影响活性酶的数量从而影响后发酵。干燥不当会使得茶中水含量过高,对陈化也不利。对于这饼神秘的茶,从口感和表现来看,很有可能在工艺上存在问题,也许是某个环节的失误,导致了现在这样让人疑惑的品质。
后来,那位茶客带走了这饼茶,想要进一步追查它的来源和制作过程,但这个关于中期茶的悬案,却一直留在了茶友们的心中,也提醒着我们在挑选中期茶时,一定要更加谨慎仔细。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