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没有安排进茶园,因为提前约好了朋友在麻黑喝茶;下午回到刮风寨,又受茶农兄弟邀请去家喝茶;喝完回到住所,因为想确定几个工艺上的点,又连续试了四泡茶;原本想洗洗睡,奈何新茶喝太多,躺在床上思绪止不住的蔓延,索性爬起来整理一下思绪,写一篇文章。
现在的状态,多少有点能共鸣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的感觉了!
照例更新一下今日收获:
1,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弯弓片区的发芽情况最好,我订的那片“懒汉茶园”已经在这几天开始集中制作了,弯弓单株那片地估计还要一个周;麻黑片区和刮风寨片区仍然只有少量古树,麻黑茶农分享,今年的麻黑产量极有可能下降;
2.关于刮风寨获得三条消息。
一是:今年大约是为了维护正统刮风寨的声誉,经村民小组讨论后,严禁老挝的刮风寨入境;
二是:诸多原因导致易武片区用工荒,没有工人采茶,这几天乔木开始有量了,部分工人开启“深夜采茶”模式;另外,许多弯弓片区的乔木可能因没有工人采茶会老于树梢之上;
三是:刮风寨目前古树稍微有点量的是三家寨(三家寨是靠近弯弓的),白沙河也有一点点,我盯得冷水河大树也是还没动静,茶王树怕要到清明节后。
3.4月1日,将进入去年做冷水河大树那片茶园,喜欢冷水河大树的茶友,可以预定了,预定微信:18288691727
| 茶山行只是为了多卖茶?
在公众号后台看到这样一句评语:都是扯蛋!就为了多卖点钱头发都没了,难为你了。
其实他说的也不完全错。一方面,春茶期间回到山头茶的原产地,更容易成交,辛苦点,是应该的;另一方面,在商言商,身为茶商,赚取自己合理的利润,并不寒碜。
然则老实说,以我现在掌握的渠道和建立的品饮体系,即便不下茶山,想要收到高品质的头春茶,并非难事。
我甚至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营销,如何更合理的预定,如何精心设计文案,斟酌每一句茶叶的评语。
换言之,即便不下茶山,我还是能卖茶,也未必卖的比现在差,但绝对没有现在辛苦!
那为什么要忍受崎岖险绝的山路,在摩托车后座上颠得“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为什么要每日试茶十数泡,以致每日饭食,味同嚼蜡?
为什么每日码字到深夜,焚膏继晷,绞尽脑汁?
| 我追求的是一种真实的体验感
原因只有一个:我要的,或者说我追求的,是一种真实的体验感。
易武的茶园和其他临沧勐海不一样的,临沧勐海的大多数茶园,要么茶园就在寨子周边,徒步几分钟就到了;要么去茶园的路,又近又平坦,大都可以开车直达。所以,到了临沧勐海的茶农家,茶农是很愿意带你逛茶园的……
但易武产区是个特例,好的原料几乎都在原始森林里,抵达的路途又远又险,许多茶园路,可能骑摩托车一个小时起步,茶园又大都分布在陡峭的山坡上,逛茶园是极为费力的。所以到了易武,除了少部分产区外,大都不会主动提出来带你逛茶园。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在所有的产区里,关于易武茶山头信息的描述是最少的。
这其实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大部分人所谓的喝懂易武森林茶,是凭借想象力支撑的。
包括我在内,正如我昨天晚上说穿透力下滑的原因一般。如果我没有实地的跑过这些产区,我会以为,导致穿透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茶园生态下滑了,我甚至在脑海里想过,可能这片茶园周边的森林都被砍伐光了。而当我逛了那么多茶园和茶农深度交流了那么多,才知道:原来茶园茶树的管理过度可能才是重要的原因。
我尚且如此,更别提那些没有来过易武产区,没有进过茶园的茶友了。
| 品控的意义与价值
我将这些真实的体验分享出来,我相信,当大家看到那些茶园隐匿于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时,大约能理解何谓“易武森林茶”;
当大家看到那些被削尖的,剔除叶片的茶树与那些如电线杆一样的,生长茂盛的茶树放在一起对比时,虽然隔着屏幕,大约还是能理解一些何谓森林感和穿透力的。
于我而言,喝茶品鉴,是一个知其然的过程;逛茶园,盯工艺,是一个知其所以然的过程。
通过茶山行获得的真实感受与我的品饮体验相互印证,再不断打磨工艺,将这些体验较完美的表达出来,还原易武森林茶真实的面貌,让茶友的品饮谜团一一破除,这似乎才是品控的意义和价值吧!
来源:山头古树茶半文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