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探寻历史源头的普洱茶(2)
2020年02月01日

探寻历史源头的普洱茶(2)


可惜这个美丽的传说犯了若干的常识性错误,由于犯的是常识性的错误而且还是“若干”,因此这个传说不会是历史上产茶之地的古老传说,应该是当代不懂普洱茶但善于编故事的人所杜撰的“故事新编”。
这个故事中少庄主用未干毛茶压团茶是第一个常识错误,普洱茶制作工艺中毛茶晒干后还有一个继续脱水过程,习惯上称为“发汗”,少庄主要赶时间也不可能将未干毛茶直接压成紧茶,这是常识。
其二,如果真是将未干毛茶压成了紧茶又马上包装起来,茶叶在之后几个月的变化中不是变成褐色而是发霉变质,到时看到的是长满绿霉的团茶。其三,如果毛茶是干透的,只是在三个多月的途中日晒雨淋而受潮,如果受潮程度不重,茶会有一些霉味,但不一定变质变色,如果受潮程度很重茶会发酵变质,那时的茶饼会出现黑霉,汤色发黑发浑,有严重酸苦异味。
如果受潮程度中等则茶会发生轻度发酵,轻度发酵后的茶饼会变色并有少许霉斑,汤色变红但不会明亮,饮之有突出的发酵异味,苦涩加重,有的还会有酸味。如果有人想体验这种发酵度的滋味去找渥堆熟茶发酵至第一到第二次翻堆的茶来泡饮就知道了,简单地说这种发酵度的茶是极难喝的。
所以三个月发酵不论发酵程度如何绝对不会有。汤色红浓明亮”、 “醇厚香味直沁心脾”、 “喝之绵甜滑爽”的情况出现。
因此如果濮氏贡茶真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受潮发酵,则后果只有一个:欺君之罪,满门问斩。自然更不会有乾隆赐名普洱茶之说了。其实普洱茶一名明朝已有何须乾隆赐名?这是该传说的又一常识性错误。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8.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