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古六大茶山到底是哪六座茶山?哪座山滋味最好?
2020年02月01日

古六大茶山到底是哪六座茶山?哪座山滋味最好?

 大家好,我是青牛君。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
研究普洱茶发展史,就会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名满天下、入贡朝廷的普洱茶,可资使用的史料却并不多。以至于道光年间阮福在《普洱茶记》中,一方面说普洱茶“名遍天下”,一方面又说很多资料“查无所据”。
即便是当年产茶的(古)六大茶山到底是哪几座、哪座茶山的滋味更好,也不尽相同。青牛君将能够找到的资料做一整理和简单分析,除了为力图还原历史面貌抛砖引玉,更是希望对今天茶山的研究有所启发。
百年向质卿茶砖
《滇海虞衡志》 清 檀萃
《滇海虞衡志》属于地方志书。成书于嘉庆四年(1799年)。
“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漫撤,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
“ 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倚邦、蛮砖茶味较盛,又顺宁有太平茶,细润似碧螺春,能径三瀹,犹有味也。大理有感通寺茶,省城有太华寺茶,然出不多,不能如普洱之盛。”
此书中信息量很大,至少包括了:
普洱茶在当时不仅是”网红“饮料,同时堪称“大钱粮”;
六茶山为: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
六山之外的凤庆(顺宁)、大理等地也产茶(应为绿茶);
六山中有茶王树,传为诸葛亮所种。如果按照诸葛亮七擒孟获期间种植茶树到1799年计算,茶王树树龄约为1600年左右。距今约2000岁。目前,古六茶山区域并未发现如此古老树龄的茶王树,可见即便《滇海虞衡志》所记属实,茶王树也已经枯死了。
诸葛亮(181-234)
《滇系·山川》 清 师范
《滇系》属地方志。成书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
普洱府宁洱县六茶山,曰攸乐,即今同知治所;其东北二百二十里曰莽芝,二百六十里曰革登,三百四十里曰蛮砖,三百六十五里曰倚邦,五百二十里曰曼撒。山势连属,复岭层峦,皆多茶树。
《滇系》成书距《滇海虞衡志》仅8年,两者所记六茶山相同。其突出之处是以《山海经》类似的笔法给出了六山的空间布局。
阮福《普洱茶记》
《普洱茶记》作于道光六年(1826年)。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曼洒六茶山,而倚邦、蛮专者味最胜。”
“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曼砖,曰革登,曰易武,与《通志》所载之名互异。”
清宫茶膏
《普洱茶记》为阮福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贡茶档案,并采访了云南当地人口述等写成的一篇著名文章。从中看到了六大茶山的两种版本:
阮福1(《云南通史》):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其中,倚邦、蛮砖味最盛。六茶山名称与前面两个地方志相同。只是增加了倚邦和蛮专味道最好。
阮福2(思茅厅采访):六茶山为倚邦、架布、嶍崆、蛮砖、革登、易武。
分析:阮福2(思茅厅采访)中的六茶山,攸乐、莽枝分别换成了架布、嶍崆,而将慢撒换成了易武。从现在来看,架布、嶍崆位于蛮砖、倚邦之间的架布河旁和嶍崆河旁,架布年产茶仅数百公斤,而嶍崆产茶更少属于小山,应包括在倚邦茶山范围内。再看易武和慢撒,易武原从属于慢撒,即慢撒包含易武。但到了明末清初有数万石屏人到易武山上种茶,其繁盛超过了慢撒,加之改由易武土司管辖慢撒,从此反而慢撒隶属于易武。现在,一般认为易武和慢撒属于古六茶山的同一茶山。
《鸿泥杂志·卷二》清 雪渔
《鸿泥杂志》成书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
云南通省所用茶,俱来自普洱。普洱有六茶山,为攸乐、为革登、为倚邦、为莽枝、为蛮砖、为漫撒。其中惟倚邦、蛮砖者味较胜。若云南府所出之太华茶,大理出之感通茶,徒有其名,未尝见也。
此书与《普洱茶记 》同年诞生,所述六茶山与滋味最盛者与《普洱茶记》的阮福1说法一致。应属当时的主流意见。
《道光普洱府志稿》 清 郑绍谦等
《道光普洱府志稿》为地方志,道光二十年(1840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两次编纂。
“茶,产普洱府边外六大茶山”。
“茶味优劣别之,以山首数蛮砖、次倚邦、次易武、次莽芝。其地有茶王,树大数围,土人岁以牲醴祭之。次曼撒,次攸乐,最下则平川产者,名坝子茶。此六大茶山之所产也,其余小山甚多,而以蛮松产者为上。大约茶性所宜,总以产红土带砂石之阪者多清芳耳。”
“又莽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
蛮专茶山
此书内容较前比较丰富。不仅有六茶山名称,对其品质高低也排了序。
六茶山品质由高到低为:蛮砖、倚邦、易武、莽枝(有茶王树)、曼撒、攸乐。六茶山中,较之前面的多了易武,少了革登。另外,还提出,最下者为坝子茶。其余小山蛮松(曼松)为上。
分析:在六茶山方面,在分析阮福2时,对于易武和慢撒的关系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处,虽将易武和曼撒视为两山,但无论从空间上,还是茶品品质特色上,易武慢撒归为一山,仍保留革登似乎更为合适。在六茶山品质高低方面,应该是针对当时的山头原料进行了认真比较的。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将六山全部进行高低排序的记录。
《光绪普洱府志稿》 清 陈宗海等
《光绪普洱府志稿》编纂于清光绪25年(1899年),地方志。
《光绪普洱府志稿》在普洱茶的渊源而讲,照抄了《云南通志》的六山(即阮福1),又摘录于阮福《普洱茶记》思茅厅采访的六山(即阮福2),其排序、分析见上。
结语
从《滇海虞衡志》到《光绪普洱府志稿》,跨度100年的时间,可以看到前期属于普洱茶名满天下、士庶皆用,但是缺乏历史记载,到《道光普洱府志稿》时,对于普洱茶的研究深入了一步,六山品质排序、低海拔普洱茶品质的认识(坝子茶)以及小山头茶的品质(曼松)也都进行了测评。到了光绪时,从普洱茶的记载上即可见其发展已式微。因此,青牛君认为六茶山还是采用早期的说法为佳,其品质排序以《道光普洱府志稿》为佳。综合两者,个人认为排序为:蛮砖、倚邦、易武、莽枝、革登、攸乐。当然,经过了170余年,如果现在重新进行排序,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