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盛名的背后
2020年02月01日

普洱茶盛名的背后

普洱茶,其产于云南,行于西藏,藏在香港,兴于台湾,盛于大陆。

普洱茶最初来源于云南洱府,因经过茶马古道儿扬名天下。普洱茶命名的起源,被采纳最多的说法是因为普洱府的建立。1729年(大清雍正七年)清政府在今天的宁洱县设置了普洱府,普洱茶因为在此交易、流通因而被人所熟知。普洱茶在历史上的只言片语,无法令人满意,解释起来往往也令人困惑,就这一点,早在道光年间,阮福的《普洱茶记》(1801—1875)就强烈地表达过。

时至今日,普洱茶名播海内外,享誉盛名,已然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茶。

远古时期的普洱茶

《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得荼解毒的故事记载了茶叶最早的开端,而作为中华民族的远古人物,神农氏已经被神化,增添了几分不可靠因素。在云南,今天的德昂族、布朗族和佤族世世代代一直都相信自己的先民——“濮人”在商周时期以前,就已经在云南的土地上开始种植茶树。

从史籍资料上可知,“濮人”最早是生活在东南半岛的原始居民是他给我们留下竹篷和茶树,并且1975年,在勐海布朗山老曼峨山上还出土了种植茶树的工具。这些都足以说明,普洱茶的种植历史比较悠久。

南方嘉木 千年普洱

传闻,早在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是还没有“普洱茶”这一名称。

三国时期,随诸葛亮南征的北土士兵,行走在远古的西双版纳密林中,山中烟瘴迷漫,野兽毒虫,瘟疫疾病随时都能置人于死地。

一日,诸葛亮梦见白发老人托梦,顿悟出以茶祛病的方法。于是就取用南糯山的一种树叶煮水给士兵喝,征南大军才得安然无恙!这种树叶就是“南方之嘉木”——普洱古茶树的叶子。后来,诸葛亮把识茶种茶的技艺传授给当地的土著人——现在的布朗、德昂、瓦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诸葛亮也由此被尊奉为“茶祖”。

宋代,茶的品饮开始走精致化路线。皇宫贵族论茶品茶,宋徽宗更是“茶迷”一族,曾著有《大观茶论》一书。普洱茶各个时期名称也有所差别,唐时名为步日,元朝时称为普茶,明万历年间定为普洱茶,极盛于清。

封建时期的普洱茶

在唐宋年间,茶马互市大大地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但普洱茶最为盛名的还是在明清时代。明朝的普茶“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饮用范围广,上至官员,下至百姓,人人都在饮用团状普洱茶。

普洱茶作为茶中珍品,上贡朝廷,还曾作为礼品馈赠他国。清朝廷由于特别喜爱普洱茶,规定每年需上缴贡茶6万6千斤。

在普洱府治所在地宁洱镇,官府专门设有茶厂、茶局,统管茶叶的精工制作和上贡朝廷。普洱茶上贡朝廷,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组织的。

《红楼梦》有贾宝玉喝女儿茶助消化的描写。《宫女谈往录》(金易沈义羚著)也提到慈禧太后喜喝普洱茶:"老太后进屋坐在条山坑的东边。敬茶的先进上一盏普洱茶,图它又暖以能解油腻"。

云南大叶种普洱茶大规模种植生产自唐朝开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时称为银生茶;到宋朝、元朝、明朝时期,中原地区逐渐认识普洱茶,并在社会经济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元朝开始称普洱茶为“普茶”。

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人、日本人开始品饮普洱熟茶,但他们把普洱熟茶当作药来品饮,法国人还在那时写出了普洱茶药用的研究报告。

普洱茶进贡朝廷,至迟起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时应已岁贡。3年后设置"普洱府治",控制普洱茶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最好的普洱茶进贡朝廷,以图博得皇帝的欢心。并曾得到皇帝多次赐匾,"朝天贡端"就是当时所赐。

普洱茶发展期(1990~2022)

1990年在普洱茶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90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茶叶由中茶公司、国营厂一统天下的时代到此结束,各家私营的股份制企业开始出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茶人必须了解的一个特点是,之前的手工厚棉纸包装的茶叶从1990年以后大多数呈薄纸包装;从那时候起有了定制茶的出现;开始有了古树茶概念的出现。由于当时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国营厂向私营厂的过渡阶段,一系列的商标出现了,比如99易昌、紫大益等等。

普洱茶在全国兴起是在2007年,随着被炒作的普洱茶市场崩盘开始,普洱茶的知名度在中华大地进一步兴起;到2014年上半年,随着普洱茶品质时代的确立,把普洱茶收藏热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同时,普洱茶的品饮热也在全国兴起,品质加品饮使普洱茶的发展有了扎实的基础和明确的目标。

历史上的普洱茶主要有三条传播路线

第一条是边销藏区,解放后主要是下关茶厂承担边销的任务,因1973年销往西藏的茶叶加了大量的野生茶,藏民喝了发生不良反应,从而导致普洱茶大规模退出边销市场,直到1986年在班禅大师的亲自过问下,下关茶厂才生产“班禅紧茶”重新供应藏区。

第二条是瑞贡京城,随着满清的覆灭,这条道路也就断绝了,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最后一条是港销,解放后,中国外汇奇缺,普洱茶作为能换取外汇的“特种茶”出口香港等地以换取宝贵的外汇。

到上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的文化界、医学界、宗教界开始极力热捧普洱茶,尤其是老茶热。保健功能、文化含义,以及越久越值钱的品性,让普洱茶在台湾有了自上而下的普及和追捧。

1984年中英签署香港回归协议,这在香港引起恐慌,许多对回归缺乏信心的民众纷纷处置财产离开香港,这其中就有许多珍藏多年的老茶,得以在市面上流通,其中的大部分被台湾人买走。

从而于在台湾掀起了一场普洱茶热,这场热潮的最大成果无疑是催生了普洱茶文化,邓时海先生于1995年问世的普洱茶文化奠基之作《普洱茶》,第一次较系统地提出了普洱茶的鉴赏、品饮与收藏之价值体系,从而开启了普洱茶的文化与收藏时代。

从90年代起,有心的港台炒家开始从内地进货,运至台湾,紧俏的内地进货渠道逐渐搅热了内地市场。

普洱茶在台湾“炒糊”了以后,台湾茶商纷纷转战大陆,以广东为前进基地,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普洱茶北伐运动,继之云南奋力跟进并组织马帮进京,一直狂热到2007年6月普洱茶市场崩盘为止。

这场原产地的寻根热终于在2003年猛烈地席卷了云南,并唤醒了沉睡千年的普洱茶走出大山。在2002的广州“茶博会”上,云南的宫廷普洱拍卖出了100克16万元的“天价”,随后的各种博览会上,更高的“天价”不断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