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真的是老模式拖垮了普洱茶?
2020年02月01日

真的是老模式拖垮了普洱茶?

现在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大家都有,不是某一家企业的问题,很多可能是共通的,是一个行业的。
普洱茶之前行业坐大,靠的是渠道商。
靠向渠道压货,卖不掉反而更增值。
如果市场c端一直走货,这种增值就成立。
渠道之所以愿意压货,是厂家不断的提价,形成库存增值,也就是说,渠道商拿到货就挣钱,货压的越多利润越丰厚。
因为有涨价的预期,下游的经销商就愿意囤货,经销商再传导给下游的消费者,层层加码。
更多是产业整体的架构是如此,大家都采用同样的方法去布局市场,层层分销的结果是,层层加利润,最后导致导致终端价格奇高无比。
现在的电商、直播算不算中间商?
当然也算,只是层级少了许多,价格的优势就突出。
一家直播就算投流30%,价格最多乘上三倍(概算),举个例子,现在做源头砍价的,每天假如100万,30万投流,30万成本,30万的利润,也就是30块的卖100块,这比之前行业品牌普遍十倍的价差仍然低。
每年农业厅都有行业数据公布,行业的均价是毛茶30元左右,成品价是90元,这是整个行业低价到高价拉平均。很多品牌高达十倍的价差,并非是推测,如果你观测品牌茶价格即可推算。
原因是在中间商的层级。
这种模式和价格体系运行多年,在没有新工具出现的时候,很正常。
一旦新工具出现了,老模式的整个体系就被打乱了,就会形成今天的市场形势。
老模式会不会拖垮普洱茶?
应该不会,无非是信息,物流,交易模式的改变。
一个茶类突然在市场消失,到底是什么原因?
云南是个大茶区,自身茶叶的品种就比较多,和其他茶区样,流行本土的茶,很难消费其他茶区的茶。比方现在,普洱茶基本垄断了整个云南的市场。
只有铁观音不同,一度牢牢占据云南的高端茶叶市场,铁观音流行几年后,消失于云南的市场,也消失于全国的茶叶市场,铁观音之前那种火爆法,谁会想到全面消失了?
铁观音消失,传说有两点,一说是农药,二说是工艺变为轻发酵,普洱茶也样?
做熟茶的人,都会遇到的如下问题:30块和300块的,口感,滑度,甜度,差别不大。
生茶阶段,由于没有潮水发酵,相对容易判断高低。发熟茶了,口感在是拉平的,成本却是十倍之差,如何选择?
有些老台地,如果是老品种,树龄四五十年,单论口感,山头十来年的小树茶(放养)肯定比不过,但是,两者的收购价格却是十倍的差异。原因在于农残,台地茶除非是生态非常好,生物多样性,这样的茶才有可能不打药。
但是,现在很多茶区的茶园承包出去,承包人要产量,一年到头都在打催芽素,一年到头都在采茶。
这就是理论和现实的差异。
而这种差异导致了巨大的价格差。
但是,这种价格差在口感上又怎么体现?
发茶的人当然知道,存货不能存垃圾,可是,消费市场怎么去鉴别?
举个例子,做熟茶的,一般不会参与原料的讨论,为什么?
原因在农残,农残不是现在打不打的问题,是几十年的影响,是土壤的问题,六六粉,敌敌畏残留期都是六十年。
争论的焦点自然不会是原料,大家也不敢提原料。
来源:吴疆说普洱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140524164359412.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