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营销套路还是甄选好茶?二次品牌该如何取信于人?
2020年02月01日

营销套路还是甄选好茶?二次品牌该如何取信于人?

“唉,前两天听一个茶商忽悠,买了些劳什子“二次品牌茶”,口感还行,但卖得太贵了,明显不值这个价,存又不敢存,谁知道到时候还有没有这个牌子了!“

“是啊,这些二次品牌茶口感吹得天花乱坠,还说是古树料+东莞专业仓+15年陈,但都是自说自话,都不知道可不可信,听说有人专做没标识的“光饼”,就等着有冤大头上当呢!”

随着二次品牌的发展与新茶品的推出,市场上的争议声也越来越大,甚至有人担心,二次品牌正在变成一滩浑水,选品方的目的已经由最初的发现价值洼地,演变成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那么,如何保证茶品的年份真实,信息无误?选品方该如何取信于人?又该如何合理定价,还广大茶友一个好喝不贵的二次品牌茶?

二次品牌专题的下篇,陆离就来和茶友们聊聊二次品牌的改进建议。

确保品质为二次品牌基础

首先要谈的是选品。中期茶,尤其是二次品牌的年份茶,定是拿来喝的。如果茶的品质不够高,也许会有消费者被营销套路吸引,但也只会是一锤子买卖,做不了长久。

因此,二次品牌茶一定要以品质为基,选品方对品质的要求,一定要宁缺毋滥,甚至是吹毛求疵,打好基础,才能将一个二次品牌做强做久。

当然,从数以万计,品质不一,仓储各异的海量中期茶中寻找优质的茶品,本就不是一件易事,这既是消费者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选品方能获取利润的关键。

然而,各个选品方在介绍茶品时,存在不够详细,突出口感,乃至完全不提茶品弱项的问题,因此这里陆离大胆建议,专业的事情可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并且要做到尽善尽美,让消费者信服。

在二次品牌领域发展得更加成熟后,可能会出现专注于二次品牌的茶企,部门或第三方平台,在品饮价值,仓储环境,转化潜力上都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估,并详实地呈现给消费者。

品质是二次品牌的基础,这步做好了,后面的营销宣传和茶品定价才有空间,消费者才会真心实意地为这些好茶品去买单,品牌自然也会更加长久,形成良性循环。

品牌策划为二次品牌支柱

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一款茶品好不好卖,品质是关键,但不是全部,更何况有些普洱茶在新茶阶段是“才美不外显”的,孔雀白菜,99易昌号,8582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所以,一款茶想要“叫好又叫座”,除了要保证品质外,还要其品牌有公信力,对消费群体定位精准,把握好茶品上市时机,做好营销策划等等,中期茶市场上品质不错但卖不出价的茶品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这方面的反面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面向北方市场,但定位错误的茉莉青饼;很多茶企不把控质量,就跟着热点匆匆上马的小青柑茶品;一些早年耗光了品质公信力,即使再做出好茶也无人问津的茶企。

因此,选品方不仅要找到好茶品,更要做好宣传,为茶品找到亮点,这方面很多茶企的做法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引发行业热议的“白雀”,就是一款布朗料中期茶,还有着深受广东茶友喜欢的烟韵。

还有些品牌找到了新的立足点,比如双陈就另辟蹊径,以“仓储是普洱茶生产过程的一部分”的思路为基础, 仓储标准化为目标,不断优化茶仓建设,赋予中期茶新的价值与溢价,在品牌受众里认可度很高,不失为条可行方法。

要做好一个二次品牌,往往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和数量。有量才容易做成高性价比,维持品牌的正常运营,品质好的茶品为基础,公信力好,品牌受众广泛的品牌为支柱,成就更好的茶品口碑。

合理定价为二次品牌关键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市面上各家已推出的几款“二次品牌”茶,虽然基本都称得上是优中选优的精品,也完成了价值重塑,但价格也高于市场同类型茶品一大截。

过高的溢价,真的物有所值吗,独家货源的二次品牌茶品,茶友们又该如何比价,这种垄断型产品,是否会成为,或者已经成为了部分寡头茶商的炒作手段?

陆离认为,二次品牌中期茶的定价合理性,还是要一分为二,去客观看待的。

一方面,对于推出二次品牌的茶企来说,宣传与包装本身就是成本的一部分,包含在价格内,获取合理利润无可厚非。对于茶品来说,适当的营销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作为消费者,也必须承认品牌、营销与包装的价值,在这点上,我们不妨跳出普洱茶行业,去看看营销界一些著名的案例:

年代远些的,20世纪30年代“Coca-Cola”进入中国时的译名叫“蝌蚪啃蜡”,当年市场惨淡,然而只是将名字改为“可口可乐”后,销路就好了很多,这也是广告界公认最好的品牌中文译名。

年代近些的,有“麦当劳”改名“金拱门”,小米集团花重金微调商标logo,小成本引发大舆论等,连名山冰岛早些年也还叫做“丙岛”或“柄岛”,远没有现在的名字朗朗上口。

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二次包装就像让内在优秀的好茶脱去了旧包装,重新换上了能与内在相衬,能在大众接受的新衣服,从而促进了消费,加快了流通。

另一方面,这些二次品牌茶的到底“合不合身”,会不会为了提高售价而夸大其词,甚至是虚假宣传?

这些穿上新衣服的二次品牌茶会不会价格虚高,背离为广大茶友找好茶的初衷,才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那么,选品方又该如何取信于人呢?

建立信任为二次品牌核心

有了高品质的好茶,和与之相称的包装与宣传,接着要做的就是取信于人,为了避免既当裁判又当选手局面的出现,各家也正在积极落实与推行引进第三方权威平台认证的做法。

比如早年大益的有机食品认证,勐库的无公害食品认证,最近双陈也请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为出仓茶品背书等等。不过,以上认证主要针对食品安全,依然无法在其他方面建立全方面的信任。

此外,业界也有声音认为脱身于“无法修改”的区块链技术,目前在新茶保真领域有一定应用的“茶纹链”,也能很好地保证中期茶的真实性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奉行各自为战,由不同选品方推出的二次品牌们,或许还不是行业的最优解,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出现一个权威的第三方平台,体系化地收录中期茶产品,形成产品库和证据链库,让消费者看到一个真实的中期茶。

知识延伸:落实起来困难重重的普洱茶纹链,到底有什么用?

除了以上这些引进第三方公证与技术支持的策略外,陆离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最了解茶品质量当然是选品方,一个二次品牌如果认为自己在品质把控,品牌运营,合理定价等方面已经尽善尽美,那么,不妨将信任的问题交给市场与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