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2025年的茶叶市场!赚钱是奢望,化债才是主业
2020年02月01日

2025年的茶叶市场!赚钱是奢望,化债才是主业

这两年的茶叶市场,

但凡有点上进心的茶老板,都已经负债累累了。

茶商越折腾越绝望,茶商也想躺平。可是,做茶做得负债累累,继续干,好歹有些流水缓解债务,茶老板一旦摆烂,债务原地炸。

2025年的茶叶市场,对于茶老板来说:还债才是主业,卖茶赚钱,想都不敢想,不扩大债务,已经是万幸了。

-01-债务来源:原料和运营

在仓库找茶叶时,老杨突然说:今年就快过完了。

合作商说:回想2024年,还是赚了点东西的,至少赚了一堆茶叶和一堆债务。

老杨赶紧补刀:从2019年后,每年都是赚茶叶和债务,都已经习惯了。

合作商点点头:我问了身边做茶的朋友,他们也一样。做山头茶的中小茶企,大多都有负债。债务都来自原材料成本和茶叶品牌的运营成本。

这两年,做货真价实的山头茶,没负债的茶企,已经非常牛了。

欠债,被迫收茶

大多茶企欠原料款,都是近5年原材料涨高后,债务越滚越大,慢慢积累下来的。

市场发展到2019年,10年前,300块就能拿到的茶叶,涨到3000块一公斤。而且,几年前种下去的中小树,也可以采摘了。

原材料疯涨,而茶客能接受的卖价有限。不掌握原材料的茶商,为了有利润支撑企业活着,只能走包茶园这条路,把古树和中小树一起收掉,原料价格能便宜些。

茶叶收进来,无一例外都是古树好卖,中小树大积压。

包茶园,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的支出。

茶商不可能一次性付清,先付一部分钱,茶叶拉走,一边卖茶一边还债。

高昂的人员成本

茶叶是季节性产品,春茶季好卖。

7到9月是淡季,下半年和年底茶礼走一波,熬到来年3月,又是春茶季。

春茶季的现金流,一般8月就用完了,下半年零零散散卖点茶叶,只够茶企的基本开支。

茶企的运营开支,主要是人员工资。

尤其是做品牌的茶企。就算一个员工5000块,一年6万,十人团队一年就是60万的开支。这两年这市场,60万可不是小数目。

除此之外,房租水电、茶叶包装和物流等日常开支,也是账不可细算。

平时卖茶,只够茶企生存。茶商,只能每个月还茶农几万块的原料款。

如此一来,今年欠茶农的原料款,是无法在今年结清的。欠着的原料款,明年春茶,茶商因为欠茶农钱,就得收茶农的茶叶。

如果不收,茶农一定会要茶农把去年的款全部结清。

如此,茶商陷进了:欠债——必须收茶——债务越滚越大的恶性循环里。

在有点名气的山头茶里,这才是真实的江湖。

-02-茶企,千方百计化债

最近十几年种下去的中小树茶,茶商本不想要。

只是,在原料定价市场,做山头茶的中小茶商根本没有定价权,被茶农把中小树捆绑着古树,一起卖给茶商了。

在茶山原料大积压的背景下,茶商已经掌握了部分山头博弈中的主动权,只要茶商不欠茶农原料款,就能拒绝中小树和古树绑定。

而茶商既要卖茶,又要化债的办法就是:精简山头,做定制生意。

精简山头

做货真价实的山头茶的老板,喜欢用茶叶品质沉淀市场。做茶多年,茶商对品牌的执念太深了。

一个茶友,喜欢冰岛坝歪,也喜欢梅子箐,或许还喜欢昔归。山头茶红利期,这些山头都可以开发产品。

红利期一过,庞大的产品体系,就成了企业的累赘。做的山头多,战线拉得太长,茶叶变现周期更长。

很多茶商,就是被延续产品线拖进了原料债务的恶性循环里。

这几年,茶商被茶农催债折磨得痛苦不堪。

非主要产品线,都被逼着放弃了,逐渐变成主要做一两个山头。

其它山头的茶,如果客户需要,从身边靠谱的原料商手里拿货,利润低一些不要紧,维护好老客户,不陷入债务陷阱才是最重要的。

如此,从原本做四五个山头,逐渐减少。从原料债务里慢慢解脱出来。

做定制生意

早年,茶叶价格飞速上涨,且茶叶价格还不高的时候,茶商愿意存茶。

原材料价格很低时,存茶是可以抵御通胀的,因为普洱茶具备越陈越香的属性,茶商乐意叫升值。

2018年之前,原材料价格还没这么疯狂,茶商是主动存茶的。

可是,当原料价格很高时,越陈越香是真的,但茶叶升值,升了个寂寞。

近5年,茶商之所以存茶,是茶农把古树和中小树绑定,茶商在利益分配中没有话语权,被迫存的。

一旦茶商不欠茶农原料款,就算价格跌到10年前,茶商也不愿再承担库存压力了。

赚一堆茶叶,负债累累,并非茶商自己想要,而是茶商不掌握原材料,只能接受山头茶利益分配中的弱势地位。

茶商过两年苦日子,一边做定制生意,一边精简山头,把欠茶农的原料款结清。

只要茶商不存茶,市场就完全成了有多少市场做多少茶叶。山头茶的库存压力,就全部落在了掌握原材料的茶农身上。

如果经济回暖,市场需求旺盛,春茶就好做。否则,茶农将长期承担茶叶库存的压力。

山头茶的原料价格体系,已经出现了松动。未来几年,性价比超高的山头不愁卖,茶价虚高的山头,还会继续下跌。

写在最后:

市场的增量,能掩盖茶圈大多数矛盾。

一旦没有增量,茶行业的矛盾就会被暴露并进一步放大出来。

也就是说:这几年种种看似奇怪的现象,都是经济增长放缓后的必然结果。奇怪的事,会越来越多。

2023年,茶山原料大积压。

习惯了山头茶红利,每年春茶等着茶商上山的茶农,还没有意识到:好日子已经到头了。

以为,这种事以前也出现过,明年或后年就变好了。

不会想到:增量放缓,原材料持续多年居高不下,茶商已经被榨干了。茶叶存量市场,茶农和茶商博弈,已经到一个临界点了。

有的茶农天真的以为,今年茶叶不好卖了,请茶商吃顿饭,喝喝烧酒,称兄道弟,又回到当年茶商帮茶农卖茶的日子了。

然而,茶农前几年干的事:原料价格可劲涨;古树和中小树捆绑卖给茶商;挖茶商客户;春茶玩命涨,下半年疯狂降。

这一件件茶农觉得理所当然的事,都在茶商的小本本上,凭几顿饭抹不掉这些裂痕。

唯有利益的重新分配,才能掩盖矛盾。然而,茶农跟茶商的利益分配,不可能谈拢。

茶商想要低价,但茶农觉得:茶叶价格涨起来容易吗?要低价就得像前些年,古树和中小树捆绑收。

茶商和茶农斗而不破的微妙关系,不是偶然,是茶叶市场不再有大增量,存量市场内卷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