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今年是做了一公斤“昔归单株”的。具体的细节在今年春茶时已经写过,点击文章标题可以直接查看。《4月12日守制昔归单株:为什么昔归是懂茶圈子里唯一认可临沧山头!》因为涉及对比,关于今年的昔归单株和昔归古树,要提前说几点:1. 昔归古树和昔归单株都源自忙麓山核心地块,皆是头春头采,皆属同一制茶师傅加工,前后制成毛茶的时间相差1~2天,同一天压饼,仓储也一样;2.昔归单株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单株混采”,一共选了四棵树,根据笔者对忙麓山品种和地块的经验,选了两棵忙麓山原生种(即符合:黑荆条、柳叶型、背无毛、梗难瞧的叶形特征),另外选了两棵叶形稍团,略带尖的非原生种。
(昔归单株采制现场)这么选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单株单采单制量少,难加工;二是,个人经验,如果刚好遇到不好喝的单株,品饮体验很容易翻车,选四颗一起制,在满足量的同时,做一点风险对冲;3.此处所谓单株,即相对一般昔归古树而言,树形更大、长势更好的古树,曾读过官方对于昔归茶树龄的描述,约在250年左右;笔者对比过忙麓山核心茶园的古树,这四颗单株的长势、树围、树形与昔归广场周边那几颗相差不大;
| 昔归单株vs昔归古树,你选谁?老实说,这样的对比其实没有太大的“普适性”,忙麓山的核心产区虽然小,但地块的生态、海拔、树种、树形都具备一定的复杂性,而只选用这两款茶对比,得出的答案是不客观的;所以为了增加文章干货的含金量,笔者又加入一些个人对于山头的经验以及单株的认知,注意是个人经验,未必适用于所有茶友,大家要理性看待。
首先,针对这两款昔归,做一个品饮体验上的对比和总结:1. 山场辨识度。必须要说的是,何谓山场辨识度?简单讲,就是茶汤一入口,你就能喝出来这茶是来自哪座山头的,这一点都不玄乎。这与茶树本身的品种,茶园的山场环境等有关,可以确定的是,与树龄的关系不大(换言之,可用此法确定山场,不可确定树龄)。但是有些茶园的山场辨识度高,有些则相对较低;有些新茶时辨识度更高,有些则是有一定存期后山场辨识度更高;有些山场是通过香气表现,有些山场是通过茶汤中某种独特的滋味表现,难以统一概括。
举几个例子,个人感觉冰岛五寨里的地界、南迫和老寨山场辨识度就相对低一些,如果不是长期深研冰岛产区的这三个寨子,是很难通过山场辨识度去辨别的;冰岛产区的茶就是新茶时的辨识度更高,而类似刮风寨的茶王树,则是有一定存期后山场的辨识度会更高。新茶时茶王树的香气没有完全转化出来,一段时间是高花香,低蜜香和原野香;一段时间又是高蜜香,低花香和原野香;但经过一定存期的转化,茶王树就会出现“花香、蜜香、原野香”三香兼备的状况;但总的来说:无论是昔归新茶还是老茶,昔归的山场辨识度是非常高的,茶汤只要一入口,就能形成较深刻的记忆。昔归的山场辨识度我主要记几个方面:一是“鲜”感,二是香气,三是茶汤中独特的滋味(这确实难以用言语表述,有说“岩韵”的,有说“瓜甜感”的,还有说类似“菌汤”感的……)昔归古树和昔归单株对比,古树的山场辨识度是要更突出的。可能是古树辨别山场的纬度更多吧,单株只能通过茶汤鲜感、茶汤中专属于忙麓山特别的滋味来判断。2.滋味和香气滋味香气表现有相似之处,总体而言:单株更纯净,古树的更丰富。单株滋味更鲜爽,茶汤中的奶香更突出,并伴随淡淡的花香;而古树滋味表现更丰富,香气与单株刚好相反,花香为主,伴随淡淡的奶香;3.茶汤质感喝单株时,茶汤入口,有明显的“团滑感”,舌头轻触,满口鲜醇,回味的一瞬间,整个口腔内壁似乎有喝过牛奶后留下的香气、润感和顺滑感,除了奶香之外,还有淡淡的花香融入茶汤中;但过喉的冲击力就不清晰了,老实讲一整泡茶喝下来没有清晰的入喉感,即“有喉韵,但无穿透力”,体感的表现也不是特别清晰(因人而异);喝古树时,茶汤入口,有清晰的“厚重感”,也有成团感,但滑度没有单株好,在这一点上,单株的表现似乎更加“高级”,但茶汤的入喉感则非常清晰,穿透力很好,一整泡茶喝下来都持续,“喉韵也有,入喉感也清晰”,并伴随很明显的体感:喉间、胸腔有炽热感,类似易武森林古树的感受;4.涩感方面,无论是单株还是古树都有微微的涩感,但这样的涩感在临沧茶里都可以忽略不计了。个人品评建议参考1. 常读我文章的朋友应该都清楚,个人的品饮偏好是偏向有“入喉感、穿透力”的茶,而在这一点上,经过多次对比,古树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如果是我选,肯定选昔归古树;当然,这也是令我最诧异的,古树的穿透力远超单株;2.这款单株的魅力,之前有同客户深度交流过。他的原话是,单株似乎有着更高级的茶汤质感。个人理解这种所谓“高级的茶汤质感”,一方面是单株的滋味纯净度更好,一方面是有更细滑、鲜醇的汤质;当然,这也茶汤内质极佳的一种表现;
|追寻名山单株有意义吗?这个问题的答案见仁见智,理论上来讲,只要体验感满足自己的品饮偏好,就是有意义的。但对于大部分茶友而言,我给出个人的经验和建议:1.从品饮的角度看,追求高杆或单株的底层逻辑,本质上就是对于树龄或树形的崇拜,相信树龄(树形)更大、更独特会带来更极致的品饮体验。而个人以为,只有当山场、树种、叶种等已经固定的前提下,谈论树龄或树形的大小才有意义。比如易武产区,我觉得就是生态比树龄更重要;
且从个人的品鉴水平和能力看,如果将古树和小树放一起,那不夸张的讲,个人在三开之内必能辨别谁是古树,谁是小树;如果将古树挑采和高杆放一起,也不怕茶友们笑话,大多数山头我都分不出哪个是挑采,哪个是高杆(自己做的山头除外)。这么说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茶友不具备判断单株或高杆品饮价值的能力,那追求单株或高杆的意义就不大!2. 从个人的经验来看,单株或高杆的品饮体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好喝的高杆或单株绝对是品饮体验的天花板,不好喝的单株或高杆可能连古树混采的品饮体验都达不到,且一颗高杆或单株今年好喝,明年未必好喝;所以建议大家在选择单株或高杆时,像我选昔归单株一样,不要真的只选一棵树,至少选三棵及以上的树;一方面,一棵树的鲜叶量可能比较少(尤其是易武方向的森林高杆),对于杀青的技术要求太高;另一方面,规避一些可能发生的风险;3.从个人接触的,品饮体验好的单株来看,单株的体验感大都表现为:纯净、细腻(水路,滋味的表现、气息等),但未必有很强的“穿透力”或“体感气感”的表现;有点两级分化的意思,喜欢的茶友很喜欢;不喜欢的茶友觉得价格与品饮体验极度不匹配,总之一句话,看个人的品饮偏好;4.深有体会的是,选择名山的单株或高杆时,就不如选择非名山的“单株混采”或“古树挑采”。举个例子,花大几万甚至十几万去选择冰岛老寨的单株时,就不如花费同等价格去选择南迫、地界甚至是坝歪的“单株混采”,一方面,试错成本要低得多;再者,获得的品饮体验未必就比单株差劲;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