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中华茶之版图中,云南傲然屹立,以“世界茶源”之名,坐拥全球首屈一指的茶种质资源宝库。身为每日与茶香相伴的消费者,或许会心生疑问:我不过是悠然品茶,茶树品种与我何干?殊不知,唇齿间萦绕的每一缕茶香、每一丝茶味,都深深烙印着茶树品种的独特印记。正因如此,科研工作者们深耕云南这片茶的沃土,借助丰富种质资源,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质良种,只为契合千变万化的制茶需求。由此可见,种质资源堪称茶产业蓬勃发展的根基。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声名远扬的“勐库大叶种”,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有着严格的国家标准限定,必须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制成。这里所说的“云南大叶种”,并非单指某一种茶树,而是云南省西南部众多大叶茶品种的统称。在这个庞大的家族里,包含了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邦东大叶茶、南糯山大叶茶、易武大叶茶、景谷大白茶、勐库大叶种等数百个品种。这些大多属于有性系群体种,此外,还有从群体种中精心选育出的无性系良种,像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抗37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选9号、云梅、云瑰等。接下来,我们就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勐库大叶种。
- 勐库大叶种的身世密码 -| 群体种与繁殖奥秘 |
想要真正认识勐库大叶种,得先搞清楚几个关键概念:群体种、有性系和无性系。群体种常与有性系紧密相连,所谓有性系,简单讲就是茶树依靠种子进行繁殖。群体种是人类在漫长的栽培岁月里,逐步形成的适应特定环境与栽培技术的茶树群体。它们具备相对统一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稳定,繁殖方式也较为固定。勐库大叶种就属于地方性群体品种,历经千百年自然驯化,靠着种子繁殖,在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下代代相传,因此拥有卓越的抗逆性,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病虫害侵袭,都能顽强应对。
由于群体种通过异花授粉,以种子繁殖,就如同人类繁衍一般,子代基因虽源自父母,但存在一定变异,个体之间在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以勐库大叶种为例,在长期的杂交、变异过程中,演变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群体,依据叶片形态,可细分为黑大叶、卵形大叶、筒状大叶、黑细长叶、长大叶5种类型。
而无性系茶树主要依靠扦插繁殖,这是培育良种的重要手段。茶叶工作者从众多群体品种中,筛选出品质最优、适制性最佳的品种进行扦插,如同“克隆植物”,无性繁殖的茶树能稳定遗传亲本的优良性状,个体间特征高度一致。不过,相较于有性系茶树,无性系茶树在抗病虫害和抵御极端天气方面稍显逊色。像无性系良种“云抗37”“云选9号”,便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勐库大叶种中,经系统选育而成,并于199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省级良种。
- 勐库大叶种的溯源寻根 -| 起源争议与荣耀产地 |
勐库大叶种的起源,在茶学界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古六大茶山起源说”。据《双江县志》记载,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勐库冰岛的李三前往西双版纳经商,看到当地农民种茶,便在路过“六大茶山”时拣了些茶籽打算带回。可惜在大蚌渡口过筏时,茶籽被关口没收。勐勐土司罕廷法知晓后,又派李三与岩信、岩庄、散琶、尼泊共5人再次前往西双版纳引种。这次,他们巧用打通竹节的竹筒,将200多粒茶籽藏于其中,成功带回。在冰岛培育试种后,成活了150多株。此后,经不断繁殖,从清朝到民国初,勐库大叶种逐渐从冰岛扩展到坝卡、懂过、公弄、邦改、邦木、邦协、勐库、勐勐等地。
然而,这一说法也遭到部分学者质疑,毕竟如今在古六大茶山地区,勐库大叶种已十分罕见。除了“古六大茶山起源说”,还有“缅甸腊戌引种说”“无量山引种说”。尽管勐库大叶种的起源尚无定论,但位于勐库镇冰岛村的100多棵古茶树,被公认为勐库大叶种的原生种。冰岛村的古树茶如今身价极高,毛茶动辄几万元一公斤,堪称普洱茶中的“奢侈品”。其独特的滋味口感,尤其是那令人难忘的“冰糖甜”,成为勐库大叶种茶优质品质的绝佳代表。受其影响,冰岛周边的小户赛、懂过、坝糯等地的茶叶也凭借勐库大叶种的优良品质声名鹊起。
勐库大叶种作为有性系群体优良茶树品种,原种种性纯度颇高。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认定为茶树良种。1984年,更是入选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第一批全国30个茶树良种,编号“华茶12号(GSCT 12)”。1985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茶叶专家虞富莲在考察勐库大叶种后,于《中国茶叶》杂志发表《“云大”正宗——勐库大叶种》一文,盛赞双江县的勐库大叶茶具有“云大”(云南大叶种简称)独有的风采,应是云南大叶种的正宗,给予其极高评价。如今,勐库大叶种在云南广泛分布于双江、临翔区、镇康、永德、凤庆、昌宁等区县,还被引种至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进行大面积栽培。
- 勐库大叶种的独特魅力 -| 优势尽显与多元适制 |
但凡踏入冰岛村,见到那上百棵古茶树的人,无不被其深深吸引。勐库大叶种茶,树势高大挺拔,主干清晰可辨,分枝位置较高,树冠开展,生长态势极为旺盛,这是它显著的形态特征。树龄超百年的勐库大叶种,树高可达6米以上。其叶片均为大叶型,最大叶长可达20.6厘米。叶呈长椭圆形,叶面隆起,叶缘微微向背面翻卷,叶片上密被茸毛,叶肉肥厚柔软,叶色浓绿,主脉清晰,锯齿大且浅,茶芽粗壮,育芽能力强,叶稍长,一芽二叶平均重量达0.62克。
勐库大叶种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内含物质。茶叶内含物质是评判茶树品种优劣的关键指标,其中水浸出物含量反映了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多寡,直接决定了茶汤的醇厚程度与滋味的浓郁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茶叶品质。国家标准要求普洱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38%,而勐库大叶种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可达52.1%,在全球茶树资源中都极为罕见。
此外,勐库大叶种萌发期早,产量可观。在当地气候条件下,从3月上旬开始采茶,一直持续到11月下旬,新梢一年可萌发5轮。据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试验,其产量相较于其他品种高出37% - 65%。
在千百年的茶叶制作传承过程中,优质原料都会被合理利用,制作成最适宜的茶品。综合历史发展与茶品特性,勐库大叶种适制性极为广泛,能制成各类茶品,尤其是在制作普洱茶和红茶方面,堪称最优良的品种。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