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茶友的一次简短的聊天,引发了我的几个思考,我就简单总结一下:
第1个问题:好的熟茶还是在小圈子里打转转,这就是外界消费者“熟茶靠碰”,好的熟茶很难找到的原因。
第2、3个问题:为了降低原料成本,确实会用夏秋茶来做熟茶,是个普遍的现象。尤其过去,滞销的,或者比春茶价格低廉的夏秋茶、雨水茶,基本会拿来做熟茶。
但那是过去。现在用夏秋茶做熟茶有讲究,春夏秋都可能会去拼配。
每一个季节,茶叶里面内含物质含量的侧重点不同,所体现的口感就会有不同,纯料有纯料的风味,拼配有拼配的丰富性,春茶细腻,秋茶喉韵,春水秋香嘛。我甚至喝到过一款随便混拼堆放在角落里的包含有春夏秋冬的普洱生茶,丰富美好,喉韵迷人。
第4个问题:(1)一分原料,一分品质,一款普洱茶,决定其品质的第一个关键占比因素还是原料。老茶人有一句经典的口号,原料要优异,工艺是关键,仓储要得当,再稍微精准一点,制茶人也会说5分原料占比,2分工艺占比,3分仓储占比,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
(2)大家还是愿意为好东西和品质买单。不是大家不愿意买,而是这东西是否足够的吸引他们。
第5个问题:不懂茶固然是一个可能会存在的“暴殄天物”的一个因素,或者自己的品鉴段位,还不能够匹配我花这么大价钱买来的一个价值高昂的东西。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反向去选择和判断,回归那一句——“适口为珍”,我能喝得明白,我认为好的,恰恰是你喝茶价值观体系里的物美价廉、物有所值或者物超所值的判断标准。
相信自己的感官,相信自己的味觉、嗅觉,如果你的身体感官告诉你,不喜欢不舒服不愉悦,那,哪怕这东西别人说再好,你愿意去接受它吗?
第6个问题,关于这位朋友说的:“熟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体系崩塌了,劣币已经占领了市场。因为早年为炒作老生茶、山头茶,出于利益考虑,把熟茶黑化了。现在再想为熟茶正名,这难度可想而知。”
这是部分事实,尤其新人,难以为熟茶正名,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我也一直在努力推广和传播中。幸运的是,在我遇到的茶友中,还是有部分的人,愿意去尝试,愿意接纳,试试呗,结果他们都有所改观。
这几年,其实熟茶的价值正在重塑!只是任重而道远,毕竟曾经被黑化过。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我还是要通过具体的实物标本让大家感受,汤色茶底干净无杂、入口清新、令人心情愉悦的熟茶。
第一款:勐海古树春茶竹筐离地山泉水发酵的熟茶,一次发酵仅200公斤小堆子(区别于传统地堆发酵一次性可达10几吨,因为原料稀缺,所以小堆)。
这是一款可以像红酒一样品鉴的熟茶,在同一口茶汤里,就可以体验不同的味觉变化,苦、甜、凉、喉韵,生津、回甘。
先苦后甜,浓厚滑润,有独特的山林野果木香,还有米汤感;两颊生津,口腔咽喉部有愉悦的清凉感,像山林浓翠间轻轻拂过的阵阵清凉的风一样。
茶汤果冻般粘稠,具有乳质品般的质地,汤色从红浓到板栗色,尾段变得红艳而明亮。用手轻微地摇晃公道杯,茶汤包裹成团,如同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凝结不散。
一直喝到尾水,甜而不腻,余味不尽,汤色越来越淡,甜味却一直挂着
闻叶底,能闻到甜香,木质香,谷物香,那是一种五谷杂粮的气息,恍若儿时嬉戏于粮仓的记忆,四面堆放着各种粮食和谷物,有晒干的苞谷、稻谷等等。
这是一款可以像红酒一样去品味的熟茶!有茶友已经品鉴过,并给了真心的反馈,如下:
第二款:易武古乔木竹筐离地山泉水发酵的熟茶,相对勐海勐海的味道,细腻柔和。
关于它的品鉴反馈,茶友直接点开蓝色标题链接可查看——27位茶友真诚好评!竹筐离地山泉水发酵熟茶:易武龍涎蓝标小饼。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