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弯弓原料源自滥田上寨一户盘姓的瑶族茶农;
茶地的具体位置是从弯弓大庙往下走,过了弯弓河,森林里,茶地紧挨着薄荷塘上茶地;
据茶农介绍,其茶地只采春茶一季,且从不人为管理茶园;所以其茶野性十足,森林感极佳;
选的是今年4月6日、4月7日的古树鲜叶;
标标准准的弯弓核心产区森林古树,个人全程参与品控过程!
| 关于今年的弯弓产品
关于弯弓产区的介绍,大家可以查阅这两篇文章
《弯弓:小白的噩梦,玩家的天堂》
《没有人可以真正喝懂弯弓!》
今年一共做了两款弯弓,一款是弯弓森林古树,另外一款是弯弓的顶级产区马鞍山;
| 品饮参考
茶具:白瓷盖碗,容量160ml;
投茶量:7克(可以根据品饮习惯适当增加或减少投茶量)
用水:珍茗纯净水(建议选用纯净水冲泡较容易获得客观的品饮体验)
水温:92~95℃
冲泡提示:定点注水,稳注水,稳出汤,前1~7开快进快出,7开后可根据体验感适当延长出汤时间;
品饮时段参考:建议上午9~11点,下午4点后;这两个时间段更容易捕捉到较为突出的香气和协调的体验;下雨或天阴会一定程度影响茶汤的香气,同时舌面会出现微弱的涩感;
| 体验感:
滋味:清雅、甜润、协调
整个弯弓片区的森林古树都呈现出较为“清雅”的风格,不是那种入口刺激性很重的甜或苦;这款弯弓的滋味仍是以甜为主,甜感丰富,整泡茶喝下来入口有清甜、果甜,回甘时有蜜甜、和淡淡的类似蔗糖甜的甜感,甜度适中,留韵持久;
近两天连续喝了四次这款弯弓,间有一次喝到了苦底,苦底稍纵即逝;类似这种苦底应该是气候干旱导致的;
香气:香气绝对是这款弯弓的卖点之一;
一是三香兼备:水飘香、水含香和水生香;二是香气密实、清晰,极容易捕捉;三是香气持续性好,从开汤到尾水都弥漫香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香气与茶汤的融合度很好,茶汤入口过喉后,香气从鼻腔后段能呼出清晰的花香和原野香,而后蜜香在口腔中弥漫,搭配蜜甜的回甘和清凉感,让整体的体验既丰富又有层次;
茶汤质感:紧致成团,劲道入喉
这款弯弓的茶汤质感,个人理解就是易武森林古树高端茶汤质感的典型之一,汤感、水路、劲道皆在水准之上!
茶汤入口密实,滑感极佳,入口有绸缎般的触感,过喉似果冻般成团,茶汤从入口到入腹,轨迹都能清晰捕捉,切确的“又厚又滑,劲道十足”
回甘生津:
生津速度极快,几乎是入口生津,津液从两颊曼延至整个口腔,生津的持续性差了一点;
回甘的表现以两颊清凉,舌面蜜甜,上颚和齿颊生香为主;必须要提示的是,舌面偶尔能捕捉到微微的麻感,个人理解这是易武茶森林感的表现之一,不用担心;
气感体感:
这与个人身体敏感度有关,个人主要以饱腹感、头顶出汗、胸腔发热为主;
与弯弓顶级产区的差距:
1.涩感:
近日入三伏天,连续数日冲泡皆捕捉到涩感,涩感在舌面和两颊皆有表现,舌面的收敛感似更强一些,不过个人觉得这完全不影响茶汤的顺滑度和甘津表现;
2.劲道:
虽然个人对这款弯弓的茶汤质感也非常推崇,但与弯弓顶级产区如凤凰窝、马鞍山等比起来,在水路和劲道上还是略逊一筹的,个人理解具体的差距在于水路的细腻度和穿透力上;
类似凤凰窝、马鞍山这样的茶汤质感,茶汤入喉后,宛若“离弦的箭”,一下窜到胃部,继而整个胸腔都开始发热;而这款弯弓入喉时成团感明显,过喉后,似乎就散开了,记着才是整个胸腔开始发热;
3.香气:
老实说,这款弯弓的香气我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无论是浓郁度、持续性都极佳,但比一下类似凤凰窝、曼松等以香闻名的产区时,似觉得特点不够鲜明,香气缺乏灵动感;
当然,以上三条只是个人对于顶级品饮的主观理解,未必是对的!
综合评价:
每次喝滥田的弯弓,总能想起一位老茶友给我分享的一句话:滥田的弯弓精髓在于“滥”。
大抵源于滥田的弯弓茶地处于薄荷塘、凤凰窝、冷水河等顶级产区的边上,每个都挨着,但又非核心产区;
所以其品饮体验似有薄荷塘的清透,又沾惹了凤凰窝的香滑,还被冷水河的野性所感染,将“滥”字发挥的淋漓尽致!
看似“四不像”,但我们依然不用去怀疑这款弯弓顶级的品饮体验,它的香气、汤质、气韵、协调度、持续性,即便放眼整个易武片区,也是一线水准!
产品信息:
名称:弯弓古树
茶园:是滥田上寨茶农的弯弓,茶园在弯弓河对岸,属弯弓森林核心产区;
树龄:头春古树
原料日期:2024年04月08日
压饼日期:2024年06月20日
产品规格:200克/饼 5饼/提
来源:半文 山头古树茶半文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