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的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从普洱茶名说起
2020年02月01日

普洱茶的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从普洱茶名说起

 普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普洱茶之名为“普洱茶”,是因普洱府而得名。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近2000年之久。在这之前普洱茶并不叫“普洱茶”,它还有别的一些称呼。
唐朝时,普洱茶叫“银生茶”。当时的普洱名叫“步日”,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因此用“银生”来命名。
宋朝时,为了运输方便,将普洱茶制作成“紧团茶”,主要运往川藏地区。
元朝时把普洱茶称为“普茶”,那时的普洱茶已成为市场交易的重要商品。
明代至清代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因为其作为贡茶,很受朝廷赞赏,便极大地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
到了1729年,雍正七年设置普御府,下辖今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古普洱府所在地即暖在的睿洱市区,是当时镇南的重天,是茶的集散地,滇南之茶均集散于普洱府集中加工,然后运销康藏各地,故以普洱茶为名而著称。普洱茶是以地名作茶名的专用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普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早在唐代,普洱茶就远销内地和西藏。宋代已形成“以茶易马”的茶马市场。明代时“土庶所有,皆普洱茶也”。到清代,普洱茶发展到鼎盛时期,销量号称10万担以上,宫廷将普洱茶引为贡茶,作为进贡珍品,并在普洱府增设官茶局。文学家曹雪芹将普洱茶写入了《红楼梦》,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在巨著《战争与和平》中,也描写了喝普洱茶的场面。历史上的“茶马古道”是伴随茶叶的生产、运输、销售而兴起的。据光绪《普洱府志》载,普洱茶早在唐代就已行销西蕃。
明末清初,为了方便向京城进贡普洱茶,便修了一条由普洱到省城昆明的“官道”,铺设了一些不甚规则的方形、长形石条,这条道成了商旅行人骡马运输茶盐来往的交通要道。在今普洱市境内,仍保留有三处较完整的“茶马古道”遗址:一是位于同心乡那柯里村的“茶马古道”;二是位于凤阳乡民主村的“茶庵塘古道遗址”,长约2公里左右的山石古道,在一片半原始森林中盘山径仄而上,那山石上深隐的马蹄印,向人们诉说着昔日“以茶易马”的艰险。沿古道而上,人们可以去体味,去追寻“径仄愁回马,峰危畏如去”韵意境:三是位于磨黑镇孔雀坪的“孔雀坪的古道遗址”,长10余公里,那里有昔日林立的“马店”,和山石古道上清晰可见的马蹄印,“山间铃响马帮来”。茶马古道那石板上滑润的苔藓,那长年累月被马践踏出的累累坑凹,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昨天的历史。
香飘四海的普洱茶,酿造了源远流长的“普洱茶文化”。在漫长、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普洱茶文化伴随着普洱茶的诞生、发展不断丰富,成为联系民族、经济、文化、历史、科研、外贸、农业、园艺等方面的桥梁。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祭祀、以茶联烟、以茶作礼、以茶为艺,成为普洱社会文化进步、民族团结的象征。(引自《图解普洱茶》)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cha11.jpg 
 
 1515987672357163.jpg